校短量長

成語拼音

jiào duǎn liáng cháng

校短量長成語解釋

指衡量人物的長處和短處。

典故出處

唐·馮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婪伊侈謀,將易儲皇。公陳不可,較短推長。”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評價他人時,我們不能僅憑自己的主觀判斷校短量長,而應全面客觀地考量。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鄭之的小國。這個國家雖然不大,但人民勤勞善良,生活也算安定。 鄭之國有兩位能人,一位名叫張誠,另一位名叫李智。張誠擅長農耕,他家的田地總是豐收,穀物滿倉,鄰里都對他的農耕技藝讚不絕口。而李智則精通商貿,他能夠敏銳地捕捉到市場的需求,通過買賣貨物積累了不少財富。 有一年,鄭之國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旱災,糧食大幅減產。國王爲此憂心忡忡,召集了國內的能人志士商討對策。張誠和李智都在被召集之列。 在商討會上,張誠率先發言,他自信滿滿地說:“陛下,依臣之見,當務之急是全力發展農耕。只要我們加大農田的開墾,改進農耕技術,一定能夠度過難關。”李智聽了,卻不以爲然,反駁道:“張誠兄此言差矣。如今糧食短缺,僅靠農耕短期內難以解決問題。不如集中精力發展商貿,從他國購進糧食,方能解燃眉之急。” 兩人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國王一時也難以決斷,於是讓羣臣發表意見。羣臣們有的支持張誠,認爲農耕乃立國之本;有的則支持李智,覺得商貿能迅速解決眼前的困境。 就在這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站了出來,他說道:“陛下,張誠和李智皆爲國家之良才,然他們各有所長,如今不應校短量長。張誠精於農耕,李智善於商貿,何不讓他們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發揮作用,共同爲國家排憂解難?”國王聽了,恍然大悟。 於是,國王下令,張誠負責組織農民加大農耕生產,同時傳授先進的農耕技術,提高糧食產量;李智則負責與周邊國家進行商貿往來,購進急需的糧食。 在張誠和李智的共同努力下,鄭之國逐漸度過了旱災帶來的危機。人們也明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能簡單地校短量長,而應該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才能實現共同的目標。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評價一個人或一件事時,不能片面地比較其短處和長處,而應該全面客觀地看待,這樣才能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校短量長-成語圖片

校短量長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