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短推长

成语拼音

xiào duǎn tuī cháng

校短推长成语解释

指衡量人物的长处和短处。同校短量长”。

典故出处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不应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要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不能总是校短推长。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生活着两位能人,一位叫李贤,一位叫王能。李贤性格直爽,做事风风火火,善于迅速解决问题;王能则心思缜密,行事稳健,考虑问题周全。 两人本是好友,一同在镇中为乡亲们排忧解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小小的分歧逐渐显现。 有一次,镇里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生活陷入困境。李贤主张立刻组织村民去邻镇借粮,以解燃眉之急。他认为,行动迅速才能避免更多的人挨饿。而王能则认为,借粮并非长久之计,应该先详细规划,考虑如何在今后避免类似的灾害,比如修建水利设施等。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李贤指责王能过于谨慎,耽误了救助的时机;王能则批评李贤冲动行事,不考虑长远后果。这一场争论,让原本和睦的两人关系出现了裂痕。 随着事态的发展,镇里的人们也开始分成了两派,有的支持李贤,有的支持王能。双方的争执越发激烈,甚至影响到了镇里的正常秩序。 就在这时,一位路过的老者听闻了此事。他微微一笑,将众人召集起来,说道:“诸位,李贤和王能皆是为了咱们镇的福祉着想,只是方法不同罢了。李贤的果断能在危急时刻迅速应对,王能的深谋远虑能为未来打下基础。我们不应偏袒一方,而应校短推长,取两人之长,共同应对困难。” 众人听了老者的话,恍然大悟。李贤和王能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彼此握手言和。 他们决定,按照老者的建议,李贤先带领一部分人去邻镇借粮,解决当下的饥饿问题;王能则组织另一部分人规划修建水利设施,以保未来风调雨顺。 经过众人的努力,镇里终于度过了难关。此后,李贤和王能更加珍惜彼此,他们深知,只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为镇里谋福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应当学会校短推长,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成就更大的事业。

校短推长-成语图片

校短推长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