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短推長

成語拼音

xiào duǎn tuī cháng

校短推長成語解釋

指衡量人物的長處和短處。同校短量長”。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團隊合作中,我們不應過分計較個人得失,而是要學會發現他人的優點,不能總是校短推長。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兩位能人,一位叫李賢,一位叫王能。李賢性格直爽,做事風風火火,善於迅速解決問題;王能則心思縝密,行事穩健,考慮問題周全。 兩人本是好友,一同在鎮中爲鄉親們排憂解難。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小小的分歧逐漸顯現。 有一次,鎮裏遭遇了一場罕見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百姓生活陷入困境。李賢主張立刻組織村民去鄰鎮借糧,以解燃眉之急。他認爲,行動迅速才能避免更多的人捱餓。而王能則認爲,借糧並非長久之計,應該先詳細規劃,考慮如何在今後避免類似的災害,比如修建水利設施等。 兩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李賢指責王能過於謹慎,耽誤了救助的時機;王能則批評李賢衝動行事,不考慮長遠後果。這一場爭論,讓原本和睦的兩人關係出現了裂痕。 隨着事態的發展,鎮裏的人們也開始分成了兩派,有的支持李賢,有的支持王能。雙方的爭執越發激烈,甚至影響到了鎮裏的正常秩序。 就在這時,一位路過的老者聽聞了此事。他微微一笑,將衆人召集起來,說道:“諸位,李賢和王能皆是爲了咱們鎮的福祉着想,只是方法不同罷了。李賢的果斷能在危急時刻迅速應對,王能的深謀遠慮能爲未來打下基礎。我們不應偏袒一方,而應校短推長,取兩人之長,共同應對困難。” 衆人聽了老者的話,恍然大悟。李賢和王能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彼此握手言和。 他們決定,按照老者的建議,李賢先帶領一部分人去鄰鎮借糧,解決當下的飢餓問題;王能則組織另一部分人規劃修建水利設施,以保未來風調雨順。 經過衆人的努力,鎮裏終於度過了難關。此後,李賢和王能更加珍惜彼此,他們深知,只有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才能更好地爲鎮裏謀福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我們應當學會校短推長,善於發現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這樣才能不斷進步,成就更大的事業。

校短推長-成語圖片

校短推長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