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如嚼蜡

成语拼音

xìng rú jiáo là

兴如嚼蜡成语解释

指毫无兴味。

典故出处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今天的聚会真是无聊透顶,大家都没什么兴致,整个过程兴如嚼蜡。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明的书生。李明自幼聪慧,勤奋好学,一心期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金榜题名,为家族争光。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尽管李明日夜苦读,文章诗词写得也算颇有文采,可他每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起初,他还满怀激情,坚信自己只要更加努力,终有成功的一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他渐渐心灰意冷。 平日里,李明总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对着那些厚厚的书卷,反复诵读,试图从中找到能够让自己脱颖而出的秘诀。可是,那些曾经令他陶醉其中的经典书籍,如今读起来却兴如嚼蜡。曾经,每一个文字都像是跳动的音符,能在他的心中奏响美妙的乐章;如今,却只是一堆毫无生气的符号,无法激起他内心丝毫的波澜。 李明的家人和朋友们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试图安慰他,鼓励他重新振作起来,可李明却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有一天,李明独自一人来到了镇外的一座山上。山上有一座破旧的寺庙,他走进寺庙,希望能在这里寻得一丝心灵的慰藉。寺庙中的老和尚看出了李明的苦闷,便与他交谈起来。 老和尚听完李明的倾诉后,微微一笑,说道:“施主,人生之路,曲折多舛。科举不中,未必是你才学不够,或许只是时机未到。你如今觉得读书兴如嚼蜡,是因为你的心被失败的阴影所笼罩,失去了对知识本身的热爱和追求。” 李明听后,若有所思。老和尚接着说:“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历经磨难,但他们从未放弃。就如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遭受宫刑,这是何等的耻辱和痛苦。但他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完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他在困境中从未觉得著书兴如嚼蜡,而是怀着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感,最终成就了千古伟业。” 李明听后,心中豁然开朗。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就对读书失去热情,更不能让失败的阴霾遮蔽了自己对未来的希望。 从那以后,李明重新调整了心态,不再把科举的成功与否看得那么重要,而是纯粹地享受读书的过程。他开始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解。终于,在又一次的科举考试中,李明凭借着扎实的学问和独特的见解,一举高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感到兴如嚼蜡时,不妨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的内心,调整心态,重新找回那份最初的热情和动力。只要坚持不懈,终能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

兴如嚼蜡-成语图片

兴如嚼蜡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