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如嚼蠟

成語拼音

xìng rú jiáo là

興如嚼蠟成語解釋

指毫無興味。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今天的聚會真是無聊透頂,大家都沒什麼興致,整個過程興如嚼蠟。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明的書生。李明自幼聰慧,勤奮好學,一心期望能夠通過科舉考試,金榜題名,爲家族爭光。 然而,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人。儘管李明日夜苦讀,文章詩詞寫得也算頗有文采,可他每次參加科舉,都名落孫山。起初,他還滿懷激情,堅信自己只要更加努力,終有成功的一天。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他漸漸心灰意冷。 平日裏,李明總是把自己關在書房裏,對着那些厚厚的書卷,反覆誦讀,試圖從中找到能夠讓自己脫穎而出的祕訣。可是,那些曾經令他陶醉其中的經典書籍,如今讀起來卻興如嚼蠟。曾經,每一個文字都像是跳動的音符,能在他的心中奏響美妙的樂章;如今,卻只是一堆毫無生氣的符號,無法激起他內心絲毫的波瀾。 李明的家人和朋友們都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們試圖安慰他,鼓勵他重新振作起來,可李明卻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之中。 有一天,李明獨自一人來到了鎮外的一座山上。山上有一座破舊的寺廟,他走進寺廟,希望能在這裏尋得一絲心靈的慰藉。寺廟中的老和尚看出了李明的苦悶,便與他交談起來。 老和尚聽完李明的傾訴後,微微一笑,說道:“施主,人生之路,曲折多舛。科舉不中,未必是你才學不夠,或許只是時機未到。你如今覺得讀書興如嚼蠟,是因爲你的心被失敗的陰影所籠罩,失去了對知識本身的熱愛和追求。” 李明聽後,若有所思。老和尚接着說:“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歷經磨難,但他們從未放棄。就如司馬遷,因李陵之禍,遭受宮刑,這是何等的恥辱和痛苦。但他忍辱負重,發憤著書,完成了被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他在困境中從未覺得著書興如嚼蠟,而是懷着堅定的信念和使命感,最終成就了千古偉業。” 李明聽後,心中豁然開朗。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因爲一時的挫折就對讀書失去熱情,更不能讓失敗的陰霾遮蔽了自己對未來的希望。 從那以後,李明重新調整了心態,不再把科舉的成功與否看得那麼重要,而是純粹地享受讀書的過程。他開始廣泛涉獵各種書籍,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和見解。終於,在又一次的科舉考試中,李明憑藉着紮實的學問和獨特的見解,一舉高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感到興如嚼蠟時,不妨停下腳步,審視自己的內心,調整心態,重新找回那份最初的熱情和動力。只要堅持不懈,終能迎來屬於自己的輝煌時刻。

興如嚼蠟-成語圖片

興如嚼蠟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