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师问罪

成语拼音

xīng shī wèn zuì

兴师问罪成语解释

发动军队,声讨对方罪过。也指大闹意见,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

典故出处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五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大夏。朝廷兴师问罪。”

成语典故

他们哪里是来拜望我的呵,他们是来兴师问罪的。★蒋光慈《田野的风》

成语造句

我只是稍微迟到了一会儿,他就大发脾气,仿佛要兴师问罪一般。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纷争不断,局势变幻莫测。 当时,有两个相邻的诸侯国,分别是甲国和乙国。甲国国力强盛,兵强马壮,但其国君却野心勃勃,妄图扩张领土。乙国相对弱小,但百姓安居乐业,国君也致力于发展国内经济,与民休息。 有一年,甲国遭遇了自然灾害,粮食歉收,百姓生活困苦。甲国国君不想着如何救灾安民,反而打起了乙国的主意,企图通过侵略乙国来获取资源,缓解国内的危机。 于是,甲国国君未经任何正当理由,便派遣大军进攻乙国边境。乙国国君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但他并没有慌乱。他迅速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大臣们纷纷表示要坚决抵抗甲国的侵略。 乙国国君深知自己国家的实力与甲国相差悬殊,但他决定凭借智慧和勇气来保卫国家和人民。他一方面组织军队加强边境防御,另一方面派出使者前往其他诸侯国,寻求援助。 在战争初期,由于甲国军队来势汹汹,乙国边境的一些城池相继沦陷,百姓流离失所。甲国国君得意洋洋,以为胜券在握。 然而,乙国国君并没有放弃。他亲自登上城楼,鼓舞士气,与士兵们同仇敌忾。同时,其他诸侯国在接到乙国的求援后,纷纷对甲国这种无端侵略的行为表示谴责,并派出援兵支援乙国。 随着局势的发展,甲国军队陷入了困境。他们在乙国境内遭遇了顽强的抵抗,后勤补给也出现了问题。而此时,其他诸侯国的援兵也陆续抵达,对甲国军队形成了包围之势。 甲国国君见大势已去,不得不下令撤军。但乙国国君和其他诸侯国却不打算就此罢休。他们率领联军,一路追击甲国军队,直逼甲国都城。 甲国国君此时才如梦初醒,后悔自己的鲁莽行为。但为时已晚,联军兵临城下,甲国国君不得不出城求和。 乙国国君义正言辞地指责甲国国君的侵略行径,质问他为何无端挑起战争,让两国百姓遭受苦难。这便是“兴师问罪”的场景。 最终,甲国国君为自己的贪婪和鲁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向乙国和其他诸侯国赔礼道歉,并承诺不再侵犯他国。这场战争也让各国深刻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无端侵略必将遭到惩罚。

兴师问罪-成语图片

兴师问罪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