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迹可疑
成语拼音
- xíng jì kě yí
形迹可疑成语解释
- 举动和神色值得怀疑。
典故出处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房文淑》邓以形迹可疑,故亦不敢告人,托之归宁而已。”
成语典故
- 贴在教务处骂他的纸条,确有点过火,但也是他形迹可疑所致。★鲁迅《两地书》一一
成语造句
- 他在深夜频繁出没于那个废弃的工厂,行为举止鬼鬼祟祟,让人觉得形迹可疑。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福的普通百姓。李福为人老实本分,平日里靠种地和做些小买卖维持生计。
有一天,镇上来了一位陌生的旅人。这位旅人衣着朴素,但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神秘的气息。他在镇中的客栈住下后,行踪颇为诡异。白天,他常常独自外出,在镇外的山林中徘徊;夜晚,他又总是深更半夜才回到客栈,且神色匆匆。
客栈的老板和伙计们渐渐对他的行为感到好奇和怀疑,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不久,镇里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一户富商家中的珍贵珠宝不翼而飞。这在平静的小镇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猜测是谁犯下了这桩罪行。
由于案发前后,这位陌生旅人的形迹可疑,他很快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富商更是怀疑他就是盗窃珠宝的贼人,于是便报了官。
官府的捕快迅速展开了调查。他们来到客栈,询问这位旅人。旅人言辞闪烁,对于自己外出的行踪和目的无法给出清晰合理的解释。
捕快们在他的房间里仔细搜查,虽然没有直接找到失窃的珠宝,但发现了一些与盗窃工具相似的物品。这更加重了他的嫌疑。
然而,就在即将定罪之时,事情却出现了转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捕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虽然这位旅人形迹可疑,但目前的证据还不足以确凿地证明他就是盗窃犯。
老捕快决定深入调查,他走访了镇里镇外,询问了众多的居民。终于,在离镇不远的一个小村庄里,他找到了真正的盗窃犯。原来,是一伙惯偷作案,他们故意制造了旅人形迹可疑的假象,试图转移官府的视线。
最终,真相大白,无辜的旅人得以洗清冤屈。而这个故事也让人们明白,在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罪时,不能仅仅因为其形迹可疑就轻易下结论,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否则很可能冤枉好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要保持冷静和客观,不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以免造成错误的判断。
形迹可疑-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