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跡可疑
成語拼音
- xíng jì kě yí
形跡可疑成語解釋
- 舉動和神色值得懷疑。
典故出處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房文淑》鄧以形跡可疑,故亦不敢告人,託之歸寧而已。”
成語典故
- 貼在教務處罵他的紙條,確有點過火,但也是他形跡可疑所致。★魯迅《兩地書》一一
成語造句
- 他在深夜頻繁出沒於那個廢棄的工廠,行爲舉止鬼鬼祟祟,讓人覺得形跡可疑。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福的普通百姓。李福爲人老實本分,平日裏靠種地和做些小買賣維持生計。
有一天,鎮上來了一位陌生的旅人。這位旅人衣着樸素,但眼神中透露出一種神祕的氣息。他在鎮中的客棧住下後,行蹤頗爲詭異。白天,他常常獨自外出,在鎮外的山林中徘徊;夜晚,他又總是深更半夜纔回到客棧,且神色匆匆。
客棧的老闆和夥計們漸漸對他的行爲感到好奇和懷疑,但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不久,鎮裏發生了一起盜竊案。一戶富商家中的珍貴珠寶不翼而飛。這在平靜的小鎮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紛紛猜測是誰犯下了這樁罪行。
由於案發前後,這位陌生旅人的形跡可疑,他很快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富商更是懷疑他就是盜竊珠寶的賊人,於是便報了官。
官府的捕快迅速展開了調查。他們來到客棧,詢問這位旅人。旅人言辭閃爍,對於自己外出的行蹤和目的無法給出清晰合理的解釋。
捕快們在他的房間裏仔細搜查,雖然沒有直接找到失竊的珠寶,但發現了一些與盜竊工具相似的物品。這更加重了他的嫌疑。
然而,就在即將定罪之時,事情卻出現了轉機。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捕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爲,雖然這位旅人形跡可疑,但目前的證據還不足以確鑿地證明他就是盜竊犯。
老捕快決定深入調查,他走訪了鎮裏鎮外,詢問了衆多的居民。終於,在離鎮不遠的一個小村莊裏,他找到了真正的盜竊犯。原來,是一夥慣偷作案,他們故意製造了旅人形跡可疑的假象,試圖轉移官府的視線。
最終,真相大白,無辜的旅人得以洗清冤屈。而這個故事也讓人們明白,在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罪時,不能僅僅因爲其形跡可疑就輕易下結論,必須要有確鑿的證據,否則很可能冤枉好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複雜的情況時,要保持冷靜和客觀,不能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以免造成錯誤的判斷。
形跡可疑-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