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出无名

成语拼音

shī chū wú míng

师出无名成语解释

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典故出处

《礼记·檀弓下》:“君王计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师与有无名乎?”《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成语典故

楚汉相争时,刘邦趁项羽北上攻打齐王田荣时从陕西临晋渡过黄河收服了魏王豹,接着占领洛阳城,新城县董公建议他找一个兵出有名的理由,说项羽当年杀害义帝,举哀三天,各路诸侯纷纷响应刘邦。刘邦一举攻下楚国的都城彭城。

成语造句

这场战争发动得毫无道理,简直就是师出无名,必然会遭到各方的质疑和反对。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局势动荡不安。 有一个小诸侯国的国君,一直渴望能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影响力。他看着周边的强国不断扩张,心中十分焦急。终于有一天,他召集了大臣们,商议着要对另一个诸侯国发动战争。 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其中一位老臣站出来说道:“国君啊,我们不能轻易发动战争。我们现在并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去攻打人家,如果就这样贸然出兵,那可是师出无名啊。这样做不仅会让其他诸侯国对我们产生反感和警惕,也可能会让我们自己陷入困境。” 国君听了很不高兴,反驳道:“难道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强大,而自己无动于衷吗?我不甘心!” 老臣继续劝道:“国君,我们应该从长计议。我们可以先发展自己的国力,增强我们的实力,然后等待合适的时机。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而且师出无名的战争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然而,国君心意已决,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执意出兵。他们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向目标诸侯国进发。 一开始,战争进行得似乎很顺利,他们占领了一些城池。但是,随着战争的持续,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他诸侯国对他们这种无端的攻击行为表示谴责,纷纷联合起来对抗他们。 这个小诸侯国的军队开始陷入困境,补给也出现了问题。士兵们渐渐疲惫不堪,士气低落。 最终,这场战争以失败告终。国君带着残兵败将回到国内,面对的是一片萧条和破败。他后悔不已,想起了大臣们当初的劝告,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从此以后,这个国君明白了师出无名的危害,他开始注重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不再轻易发动战争。而这个故事也流传了下来,提醒着后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和依据,否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正如《礼记·檀弓下》中所说:“师必有名。”没有正当名义的行动,往往难以取得好的结果。历史上无数的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应当从中吸取教训,行事更加谨慎和明智。

师出无名-成语图片

师出无名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