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计从

成语拼音

yán xíng jì cóng

言行计从成语解释

说的话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深被信任。

典故出处

《宋史·司马光传》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是公司的核心人物,提出的建议和方案,老板往往都会言行计从。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诸侯国名叫卫国。卫国有一位年轻的君主,名为卫庄公。 卫庄公初登王位之时,心怀壮志,渴望将卫国治理得繁荣昌盛。他广纳贤才,积极寻求治国良策。 在众多臣子之中,有一位名叫石碏的大臣,他为人正直,智慧超群,对国家大事有着独到的见解。石碏常常向卫庄公进谏,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 起初,卫庄公对石碏的话颇为重视,能够认真思考并采纳他的意见。国家在他们君臣的共同努力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卫庄公逐渐被权力冲昏了头脑。他开始沉迷于享乐,对朝政之事不再上心。石碏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说,希望卫庄公能够回归正道,重拾治国的初心,但卫庄公却置若罔闻。 与此同时,卫庄公身边出现了一些谄媚逢迎的小人。这些人只知迎合卫庄公的喜好,为他出一些享乐的主意,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毫不关心。 在一次重要的决策中,石碏根据卫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明智的方案。但那些小人却在卫庄公面前诋毁石碏,说他的建议会损害君主的权威。卫庄公竟然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拒绝了石碏的良策。 此后,卫庄公对于石碏的进言越来越反感,甚至开始疏远他。而那些小人的话,卫庄公却言听计从,卫国的政治局势逐渐变得混乱不堪。 终于,卫国爆发了内乱。百姓生活困苦,怨声载道。这时的卫庄公才如梦初醒,想起了石碏曾经的忠言,然而为时已晚。 在这个故事中,卫庄公前期能够对石碏的建议言行计从,国家得以昌盛;后期却听信小人谗言,背离正道,导致国家陷入危机。这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应当明辨是非,善于倾听忠言,切不可被谄媚之语迷惑,否则将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正如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只有广纳良言,方能成就大业。

言行计从-成语图片

言行计从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