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人耳目

成语拼音

yǎn rén ěr mù

掩人耳目成语解释

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

典故出处

《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成语典故

必须假手他人,死于道路,方可掩人耳目。★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

成语造句

他看似在努力工作,实际上不过是在做些表面功夫掩人耳目,以掩盖自己的错误。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纷争不断,权谋与智谋的较量层出不穷。 有一个小国,其君主名叫卫鞅。卫鞅一心想要扩张领土,增强国家的实力,但又担心邻国有所防备。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极为巧妙的计策,试图掩人耳目。 当时,卫鞅先是故意与邻国频繁派遣使者,互赠礼物,表现出极为友好和睦的姿态。在两国边境,贸易往来也愈发频繁,百姓们自由穿梭,一片祥和的景象。邻国的君主和大臣们逐渐放松了警惕,认为卫鞅的国家真心希望和平共处。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卫鞅的计谋。在表面的友好背后,他秘密地训练军队,囤积粮草,打造兵器。他精心挑选了一批勇猛善战的将领,对士兵们进行严格的训练。 终于,时机成熟。卫鞅一声令下,训练有素的军队如猛虎出笼,迅速越过边境,向毫无防备的邻国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邻国的军队仓促应战,完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尽管邻国的军民奋起抵抗,但由于事先毫无准备,最终还是无法抵挡卫鞅军队的强大攻势。卫鞅成功地占领了大片领土,实现了他扩张的野心。 卫鞅的这一计策,虽然达到了目的,但也引起了诸多争议。有人称赞他的智谋,认为在战乱纷飞的时代,为了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使用一些手段无可厚非;而另一些人则谴责他的行为,认为这种掩人耳目的做法违背了诚信和道义。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类似的故事不断上演。掩人耳目之策,在战争、政治乃至日常生活中,都时有出现。然而,我们应当明白,这种手段或许能带来一时的成功,但从长远来看,真诚和信任才是建立稳固关系、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石。只有秉持着正义和诚信,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和支持,铸就伟大的事业。

掩人耳目-成语图片

掩人耳目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