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抹杀

成语拼音

yī bǐ mǒ shā

一笔抹杀成语解释

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典故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遂将前后爱书,一笔抹杀。”

成语典故

然而新的批评家不开口,类似批评家之流便趁势一笔抹杀。★鲁迅《二心集·我们要批评家》

成语造句

他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不能因为这一次的失误就被一笔抹杀,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评价。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人物和事件如繁星般璀璨。然而,有时候人们却容易陷入一种片面的判断,妄图用简单的方式去评价复杂的事物,就如同想要“一笔抹杀”所有的过往。 让我们将目光回溯到战国时期,那时各国纷争不断,局势变幻莫测。在一个名为卫国的小国,有一位名叫卫鞅的志士。他心怀壮志,对治国理政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宏伟的抱负。 卫鞅听闻秦国国君秦孝公正在广纳贤才,寻求变法图强之路。于是,他毅然离开卫国,奔赴秦国。经过多次的努力和波折,卫鞅终于获得了秦孝公的信任,开始在秦国推行变法。 变法之初,卫鞅面临着重重困难和阻力。旧贵族们因自身利益受损,对变法百般阻挠,甚至恶言相向。然而,卫鞅不为所动,坚定地推行着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废除了世卿世禄制,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实行郡县制等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秦国逐渐变得富强起来。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农业生产繁荣,国家的治理也更加有序。秦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成为了令人瞩目的强国。 可是,卫鞅的变法也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为自己埋下了隐患。秦孝公去世后,新君即位,那些曾经反对变法的势力趁机反扑。最终,卫鞅被诬陷谋反,遭遇了不幸。 然而,对于卫鞅和他的变法,我们不能简单地“一笔抹杀”。尽管他个人的结局令人惋惜,但他所推行的变法对于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的大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改革措施为秦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秦国在之后的岁月里能够逐渐强大,最终统一天下。 历史的评价应该是全面而客观的。我们不能因为卫鞅个人的结局,或者变法过程中的一些波折和矛盾,就轻易地否定他的功绩和贡献。正如我们看待其他历史人物和事件一样,要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不能片面地“一笔抹杀”,而应该从多个角度去审视,才能真正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一笔抹杀-成语图片

一笔抹杀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