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唱一和

成语拼音

yī chàng yī hè

一唱一和成语解释

一个先唱,一个随声应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典故出处

《诗经·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成语典故

自此一唱一和,渐渐情熟,往来不绝。★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成语造句

他们两个在讨论问题时,常常观点相似,一个刚说完,另一个马上补充,简直就是一唱一和。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某个时期,有两个文人,一个叫张生,一个叫李友。他们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但也充满竞争的时代。 张生和李友都心怀壮志,渴望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他们初相识时,便发现彼此对诗词文章有着相似的见解和热爱。 一次,城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诗会,各地文人墨客纷纷前来一展才华。张生在诗会上吟诵了一首自己精心创作的诗篇,其词句优美,意境深远,引得众人纷纷称赞。然而,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这首诗在韵律上稍有瑕疵。就在这时,李友站了出来,他力挺张生,对那些质疑的声音进行了反驳,将张生的诗作夸赞得完美无瑕。 不久之后,轮到李友展示自己的文章。这篇文章观点新颖,却在论述上略显不足。同样有人提出了批评,而张生立即挺身而出,为李友的文章辩护,把其中的优点无限放大,对不足之处只字不提。 如此一来二去,他们两人在各种文学场合总是相互支持、相互吹捧。无论对方的作品是否真的出色,都会不遗余力地给予赞扬。他们的这种行为渐渐引起了其他文人的不满和反感。 有人说:“张生和李友这般一唱一和,并非真心交流文学,只是为了彼此的虚名罢了。”还有人感慨:“如此互相吹捧,怎能促进文学的真正进步?” 但张生和李友却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渐渐地,他们在文坛中的声誉受到了损害,真正有才华且正直的文人开始疏远他们。他们失去了与他人真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自身的文学造诣也停滞不前。 最终,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成为了一个被人们引以为戒的反面例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梦想和成就的道路上,应当秉持真诚和客观,而不是像张生和李友那样一唱一和,只追求表面的虚荣和赞誉。

一唱一和-成语图片

一唱一和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