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唱一和

成語拼音

yī chàng yī hè

一唱一和成語解釋

一個先唱,一個隨聲應和。原形容兩人感情相通。現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應。

典故出處

《詩經·鄭風·蘀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成語典故

自此一唱一和,漸漸情熟,往來不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成語造句

他們兩個在討論問題時,常常觀點相似,一個剛說完,另一個馬上補充,簡直就是一唱一和。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時期,有兩個文人,一個叫張生,一個叫李友。他們生活在一個文化繁榮但也充滿競爭的時代。 張生和李友都心懷壯志,渴望在文壇上嶄露頭角。他們初相識時,便發現彼此對詩詞文章有着相似的見解和熱愛。 一次,城中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詩會,各地文人墨客紛紛前來一展才華。張生在詩會上吟誦了一首自己精心創作的詩篇,其詞句優美,意境深遠,引得衆人紛紛稱讚。然而,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認爲這首詩在韻律上稍有瑕疵。就在這時,李友站了出來,他力挺張生,對那些質疑的聲音進行了反駁,將張生的詩作誇讚得完美無瑕。 不久之後,輪到李友展示自己的文章。這篇文章觀點新穎,卻在論述上略顯不足。同樣有人提出了批評,而張生立即挺身而出,爲李友的文章辯護,把其中的優點無限放大,對不足之處隻字不提。 如此一來二去,他們兩人在各種文學場合總是相互支持、相互吹捧。無論對方的作品是否真的出色,都會不遺餘力地給予讚揚。他們的這種行爲漸漸引起了其他文人的不滿和反感。 有人說:“張生和李友這般一唱一和,並非真心交流文學,只是爲了彼此的虛名罷了。”還有人感慨:“如此互相吹捧,怎能促進文學的真正進步?” 但張生和李友卻不以爲意,依舊我行我素。漸漸地,他們在文壇中的聲譽受到了損害,真正有才華且正直的文人開始疏遠他們。他們失去了與他人真誠交流和學習的機會,自身的文學造詣也停滯不前。 最終,他們在歷史的長河中,僅僅成爲了一個被人們引以爲戒的反面例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追求夢想和成就的道路上,應當秉持真誠和客觀,而不是像張生和李友那樣一唱一和,只追求表面的虛榮和讚譽。

一唱一和-成語圖片

一唱一和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