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之忿

成语拼音

yī zhāo zhī fèn

一朝之忿成语解释

朝早晨;忿气忿。一时的气忿。

典故出处

《论语·颜渊》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成语典故

小人一朝之忿,曾身之不遑恤,非其性之尽也。★《二程全书·粹言二》

成语造句

与人相处要心平气和,不能因为一朝之忿就做出过激的举动,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成语故事

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卫鞅的人。卫鞅原本在魏国国相公叔痤门下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卫鞅,说他有治国之才,希望魏惠王能重用他,如果不能重用,就一定要杀了他,以免他为他国所用。然而,魏惠王认为公叔痤病得糊涂了,所言不可信,既没有重用卫鞅,也没有杀他。 后来,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卫鞅听闻后前往秦国。他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了孝公,并向孝公阐述了自己的变法主张。孝公一开始对他的主张并不感兴趣,但卫鞅没有气馁,多次与孝公交流,最终孝公被他的见解所打动,决定任用卫鞅进行变法。 卫鞅变法的举措遭到了秦国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变法损害了他们的利益。然而,卫鞅不为所动,坚决推行变法。在变法过程中,太子驷触犯了新法。卫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不处罚太子,新法将无法推行;如果处罚太子,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在这艰难的抉择中,卫鞅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他认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于是,他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以此来警示众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行,新法初见成效,秦国逐渐变得强大起来。 然而,卫鞅的铁面无私也为他自己埋下了祸根。公子虔被处刑后,对卫鞅怀恨在心。多年后,秦孝公去世,太子驷继位,即秦惠文王。公子虔等人趁机诬陷卫鞅谋反,秦惠文王下令追捕卫鞅。 卫鞅被迫逃亡,他在逃亡途中想要投宿,但因自己制定的法令,店家不敢收留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最终,卫鞅被秦惠文王的军队擒获,并被处以车裂之刑。 卫鞅的一生,为了推行变法,不避权贵,不顾个人安危,虽成就了秦国的富强,却也因得罪了众多权贵而不得善终。他的悲剧结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变法过程中过于强硬,未能考虑到各方势力的利益平衡,只逞一朝之忿,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惨结局。这也警示后人,在处理重大事务时,不能只凭一时的意气和冲动,要权衡利弊,深思熟虑,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灾祸。

一朝之忿-成语图片

一朝之忿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