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而再,再而三

成语拼音

yī ér zài,zài ér sān

一而再,再而三成语解释

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典故出处

《尚书·多方》至于再,至于三。”《荡寇志》一○九回那厮必然再用此法,一而再,再而三,我其危矣。”

成语典故

我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

成语造句

他总是违背承诺,这种行为让我感到失望,因为他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这样做了。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名为卫国。卫国的国君卫灵公,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才能,但在处理国家大事和对待贤臣方面,却常常表现出令人失望的反复无常。 卫国朝堂之上,有一位名叫蘧伯玉的贤臣。他为人正直,忠诚且有远见,一心为卫国的繁荣昌盛出谋划策。 起初,卫灵公对蘧伯玉的建议颇为重视,采纳了他不少治国良策,卫国也因此呈现出一番繁荣的景象。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周边国家的局势变化和宫廷内部的权力争斗,卫灵公开始动摇了对蘧伯玉的信任。 一些心怀叵测的小人趁机在卫灵公面前搬弄是非,诬陷蘧伯玉有不臣之心。卫灵公竟不加详察,就疏远了蘧伯玉,不再采纳他的建议。 卫国的局势逐渐变得混乱,民生凋敝。这时,卫灵公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重新召回蘧伯玉,再次对他委以重任。 可是没过多久,相似的情况再度上演。卫灵公在他人的谗言下,又一次对蘧伯玉产生了怀疑,将他再度冷落。 就这样,卫灵公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无常,对待蘧伯玉的态度时好时坏。卫国的臣民们对卫灵公的这种行为感到无比失望和愤怒。 最终,卫国在卫灵公的这种反复无常中逐渐衰落,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这个故事警示着后人,做决策时应当坚定且明智,不能像卫灵公那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出尔反尔,否则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一个领导者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频繁地改变主意,就无法赢得臣民的信任和支持,国家也难以长治久安。

一而再,再而三-成语图片

一而再,再而三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