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而再,再而三
成語拼音
- yī ér zài,zài ér sān
一而再,再而三成語解釋
- 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典故出處
- 《尚書·多方》至於再,至於三。”《蕩寇志》一○九回那廝必然再用此法,一而再,再而三,我其危矣。”
成語典故
- 我之所以生氣,是因爲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的錯誤。
成語造句
- 他總是違背承諾,這種行爲讓我感到失望,因爲他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這樣做了。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名爲衛國。衛國的國君衛靈公,雖然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才能,但在處理國家大事和對待賢臣方面,卻常常表現出令人失望的反覆無常。
衛國朝堂之上,有一位名叫蘧伯玉的賢臣。他爲人正直,忠誠且有遠見,一心爲衛國的繁榮昌盛出謀劃策。
起初,衛靈公對蘧伯玉的建議頗爲重視,採納了他不少治國良策,衛國也因此呈現出一番繁榮的景象。然而,好景不長,隨着周邊國家的局勢變化和宮廷內部的權力爭鬥,衛靈公開始動搖了對蘧伯玉的信任。
一些心懷叵測的小人趁機在衛靈公面前搬弄是非,誣陷蘧伯玉有不臣之心。衛靈公竟不加詳察,就疏遠了蘧伯玉,不再採納他的建議。
衛國的局勢逐漸變得混亂,民生凋敝。這時,衛靈公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又重新召回蘧伯玉,再次對他委以重任。
可是沒過多久,相似的情況再度上演。衛靈公在他人的讒言下,又一次對蘧伯玉產生了懷疑,將他再度冷落。
就這樣,衛靈公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無常,對待蘧伯玉的態度時好時壞。衛國的臣民們對衛靈公的這種行爲感到無比失望和憤怒。
最終,衛國在衛靈公的這種反覆無常中逐漸衰落,失去了往日的輝煌。
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做決策時應當堅定且明智,不能像衛靈公那樣,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爾反爾,否則必然會導致嚴重的後果。一個領導者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立場,頻繁地改變主意,就無法贏得臣民的信任和支持,國家也難以長治久安。
一而再,再而三-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