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轻鸿毛
成语拼音
- sǐ qīng hóng máo
死轻鸿毛成语解释
- 鸿毛:大雁的毛。比喻死得微不足道,毫无意义
典故出处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成语典故
- 西汉时期,太史令司马迁为实现父亲的遗愿继续编著《史记》,因李陵事件被施以酷刑。他强忍痛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对死的认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成语造句
- 一个人如果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甚至背叛国家和人民,那么他的死就会如死轻鸿毛般毫无价值。
成语故事
- 在西汉时期,有一位名叫司马迁的史官。
司马迁出生在一个史官世家,他自幼便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见解。他继承父业,担任太史令,致力于撰写一部伟大的史书。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时的汉武帝好大喜功,李陵将军奉命出征匈奴,却遭遇了惨败,无奈投降。汉武帝闻言大怒,群臣也纷纷附和指责李陵。唯有司马迁挺身而出,为李陵辩解,他认为李陵以少量兵力对抗强大的匈奴,虽败犹荣,而且他的投降也许只是权宜之计。汉武帝却认为司马迁是在忤逆自己,一怒之下将司马迁打入大牢,并施以残酷的宫刑。
司马迁在狱中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折磨,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撰写史书的信念。他想起了历史上那些为了正义和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先辈们,他觉得自己所遭受的苦难与他们相比算不了什么。
在漫长而艰难的岁月里,司马迁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终于完成了那部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在这部史书里,他记录了无数英雄豪杰的事迹,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他本可以选择妥协和顺从,那样或许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和荣华富贵,但他却选择了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为了历史的真相和正义而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他的死,虽然不像那些在战场上壮烈牺牲的英雄那样轰轰烈烈,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却如同泰山一般沉重,永载史册。
而那些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的人,他们的死则轻于鸿毛。他们或许能在一时得逞,但最终会被历史所遗忘和唾弃。司马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和权力,而在于他是否为了正义和真理而努力奋斗,是否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像司马迁这样的人,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让我们明白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死轻鸿毛-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