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輕鴻毛
成語拼音
- sǐ qīng hóng máo
死輕鴻毛成語解釋
- 鴻毛:大雁的毛。比喻死得微不足道,毫無意義
典故出處
-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太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成語典故
- 西漢時期,太史令司馬遷爲實現父親的遺願繼續編著《史記》,因李陵事件被施以酷刑。他強忍痛苦,終於在公元前91年完成歷史鉅著《史記》。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談到對死的認識:“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成語造句
- 一個人如果爲了一己私利而不擇手段,甚至背叛國家和人民,那麼他的死就會如死輕鴻毛般毫無價值。
成語故事
- 在西漢時期,有一位名叫司馬遷的史官。
司馬遷出生在一個史官世家,他自幼便對歷史有着濃厚的興趣和深刻的見解。他繼承父業,擔任太史令,致力於撰寫一部偉大的史書。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當時的漢武帝好大喜功,李陵將軍奉命出征匈奴,卻遭遇了慘敗,無奈投降。漢武帝聞言大怒,羣臣也紛紛附和指責李陵。唯有司馬遷挺身而出,爲李陵辯解,他認爲李陵以少量兵力對抗強大的匈奴,雖敗猶榮,而且他的投降也許只是權宜之計。漢武帝卻認爲司馬遷是在忤逆自己,一怒之下將司馬遷打入大牢,並施以殘酷的宮刑。
司馬遷在獄中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折磨,但他始終沒有放棄撰寫史書的信念。他想起了歷史上那些爲了正義和真理而不惜犧牲自己的先輩們,他覺得自己所遭受的苦難與他們相比算不了什麼。
在漫長而艱難的歲月裏,司馬遷憑藉着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終於完成了那部被後世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在這部史書裏,他記錄了無數英雄豪傑的事蹟,也表達了自己對人生、對歷史的深刻思考。
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這句話的含義。他本可以選擇妥協和順從,那樣或許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和榮華富貴,但他卻選擇了堅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則,爲了歷史的真相和正義而不惜付出一切代價。他的死,雖然不像那些在戰場上壯烈犧牲的英雄那樣轟轟烈烈,但他的精神和貢獻卻如同泰山一般沉重,永載史冊。
而那些爲了一己私利、不擇手段的人,他們的死則輕於鴻毛。他們或許能在一時得逞,但最終會被歷史所遺忘和唾棄。司馬遷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擁有多少財富和權力,而在於他是否爲了正義和真理而努力奮鬥,是否爲社會和人類的進步做出了貢獻。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無數像司馬遷這樣的人,他們爲了理想和信念,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他們的故事激勵着我們不斷前行,讓我們明白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因爲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纔會有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死輕鴻毛-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