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重泰山
成语拼音
- sǐ zhòng tài shān
死重泰山成语解释
- 比喻死得光荣。
典故出处
-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成语典故
- 西汉时期,太史令司马迁为实现父亲的遗愿继续编著《史记》,因李陵事件被施以酷刑。他强忍痛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对死的认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成语造句
- 为了伟大的事业而英勇献身的人,他们的死重泰山,会被人们永远铭记和敬仰。
成语故事
-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位名叫张巡的英雄人物。
当时,安禄山叛乱,叛军一路攻城略地,气势汹汹。张巡率领着少量的士兵镇守睢阳城,与叛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敌军兵强马壮,将睢阳城重重围困,形势十分危急。但张巡毫不畏惧,他冷静地指挥着士兵们顽强抵抗。每一次战斗,他都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激励着将士们。
尽管城中物资匮乏,士兵们疲惫不堪,但他们在张巡的带领下始终坚守着城池,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叛军的进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中的情况越来越艰难,粮食吃光了,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但张巡和他的将士们依然没有放弃,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与叛军进行着最后的殊死搏斗。最终,睢阳城还是沦陷了,但张巡和他的将士们的英勇事迹却传遍了天下。
张巡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与勇敢,他虽然战死,但他的精神却如同一座巍峨的泰山,永远屹立不倒。他的死,可谓是死重泰山,他的事迹被后世铭记,成为了人们敬仰和赞颂的英雄典范。正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巡的死,无疑是重于泰山的,他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壮举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让人们明白,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勇气,为了正义和真理,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死重泰山-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