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重泰山
成語拼音
- sǐ zhòng tài shān
死重泰山成語解釋
- 比喻死得光榮。
典故出處
- 語出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成語典故
- 西漢時期,太史令司馬遷爲實現父親的遺願繼續編著《史記》,因李陵事件被施以酷刑。他強忍痛苦,終於在公元前91年完成歷史鉅著《史記》。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談到對死的認識:“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成語造句
- 爲了偉大的事業而英勇獻身的人,他們的死重泰山,會被人們永遠銘記和敬仰。
成語故事
-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位名叫張巡的英雄人物。
當時,安祿山叛亂,叛軍一路攻城略地,氣勢洶洶。張巡率領着少量的士兵鎮守睢陽城,與叛軍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
敵軍兵強馬壯,將睢陽城重重圍困,形勢十分危急。但張巡毫不畏懼,他冷靜地指揮着士兵們頑強抵抗。每一次戰鬥,他都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面,以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激勵着將士們。
儘管城中物資匱乏,士兵們疲憊不堪,但他們在張巡的帶領下始終堅守着城池,一次又一次地擊退了叛軍的進攻。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城中的情況越來越艱難,糧食喫光了,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但張巡和他的將士們依然沒有放棄,他們抱着必死的決心,與叛軍進行着最後的殊死搏鬥。最終,睢陽城還是淪陷了,但張巡和他的將士們的英勇事蹟卻傳遍了天下。
張巡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忠誠與勇敢,他雖然戰死,但他的精神卻如同一座巍峨的泰山,永遠屹立不倒。他的死,可謂是死重泰山,他的事蹟被後世銘記,成爲了人們敬仰和讚頌的英雄典範。正如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張巡的死,無疑是重於泰山的,他爲了國家和人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壯舉和精神將永遠激勵着後人,讓人們明白,在面對困難和危險時,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勇氣,爲了正義和真理,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死重泰山-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