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棍子打死

成语拼音

yī gùn zi dǎ sǐ

一棍子打死成语解释

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典故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收,就是不许人家说不同的意见,不许人家发表错误的意见,发表了就‘一棍子打死’。这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而是扩大矛盾的办法。”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我们对待新生事物不能简单粗暴地一棍子打死,而应该给予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时间去观察和判断。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其中有一个关于“一棍子打死”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千。 在古代的某个王朝,有一位名叫李恪的官员。他出生于贫寒之家,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和聪明才智,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 起初,李恪为官清正廉洁,一心为百姓谋福祉。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积极推动改革,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他的政绩斐然,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和上级的赏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恪所处的官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周围的一些官员为了追求个人的私利,开始拉帮结派,互相勾结。李恪坚守自己的原则,不愿意同流合污,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 有一次,朝廷下拨了一笔救灾的款项,用于赈济遭受洪灾的地区。李恪负责监管这笔款项的发放,确保每一分钱都能用到灾民身上。可是,那些心怀不轨的官员们却打起了这笔钱的主意,他们试图说服李恪与他们一起私吞部分款项。李恪严词拒绝,并表示要将此事上报朝廷。 那些官员们见李恪如此坚决,便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们捏造了一系列的罪名,诬陷李恪贪污受贿、滥用职权。这些罪名传到了朝廷,朝廷中的一些官员在没有经过深入调查的情况下,便主张对李恪严惩不贷,要“一棍子打死”。 幸运的是,皇帝还算明智,他觉得此事颇为蹊跷,决定派一位公正的大臣前去调查。经过一番明察暗访,真相终于大白。李恪是被冤枉的,那些诬陷他的官员才是真正的贪污腐败之徒。 最终,李恪得以平反昭雪,而那些妄图“一棍子打死”他的官员则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对待人和事时,切不可盲目地“一棍子打死”,而应该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调查,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去判断,否则就可能冤枉好人,放过坏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坚守正义和真理的重要性,哪怕面对巨大的压力和误解,也要相信真相终会大白于天下。

一棍子打死-成语图片

一棍子打死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