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石出

成语拼音

shuǐ luò shí chū

水落石出成语解释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典故出处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成语典故

出处宋 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匕水落石出。释义江水下落,水下的石头自然露了出来。比喻事情经过调查研究和对证,终将真相大白。故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书画家。他生性豪放,学识渊博,极富文采。在被贬嫡黄州时,曾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两篇传世之作《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当时,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洁明媚。苏轼和他的两个朋友沐浴着和煦的秋风,兴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使他们诗兴大发,和朋友相聚,畅叙友情,更使他们忘记了一切烦恼,他们和歌吟诗,畅所欲言,欢乐之至,无以形容。苏轼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赶回家中,询问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说这就是供给他临时需用的。苏轼大喜过望,连连称谢,拿了酒,赶回朋友中间,来到赤壁下的长江岸边,登上小舟,泛舟游玩。这时,只听见东流的江水发出潺潺的声响,在万籁寂静的夜晚显得特别清脆,岸边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悬在山峰间的月亮显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头,露了出来。

成语造句

经过一番艰苦的调查和研究,事情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了。

成语故事

在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苏轼。 那时,苏轼被贬谪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他常常游览山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有一次,他来到赤壁矶,面对滔滔江水和陡峭的石壁,心中感慨万千。 当时,黄州一带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传说。据说在江边的一个洞穴中,每当江水上涨时,就会有奇怪的声响传出;而当江水退去后,洞穴中的景象就会清晰地显现出来。苏轼听闻这个传说后,心中充满了好奇。 一天,江水退去,苏轼决定亲自去探寻那个洞穴。他沿着江边的小路艰难前行,终于找到了那个神秘的洞穴。当他走进洞穴时,发现里面布满了奇形怪状的石头和古老的石刻。他仔细地观察着这些景象,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经过一番研究,苏轼终于明白了洞穴中声响的奥秘。原来,当江水上涨时,水流冲击着洞穴中的石头,发出了奇怪的声响;而当江水退去后,那些原本被水掩盖的石头和石刻就会显露出来,这便是“水落石出”的景象。 苏轼对这个发现感到非常兴奋,他意识到很多事情就如同这洞穴中的景象一样,在真相没有显露之前,往往充满了迷雾和谜团。但只要耐心等待,等到时机成熟,真相就会像水落石出一样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苏轼将自己的这次经历和感悟写进了他的文章中,他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在面对困难和疑惑时,不要急于求成,要保持冷静和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去揭示真相。而“水落石出”这个成语也由此流传开来,用来形容事情的真相终于显露出来。 在后来的岁月里,“水落石出”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它提醒着人们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足够的耐心,相信真相终究会浮出水面。无论是在侦破案件、解决纠纷,还是在探索知识、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水落石出”都成为了人们追求真相的一种精神寄托。

水落石出-成语图片

水落石出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