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言詈辱

成语拼音

sì yán lì rǔ

肆言詈辱成语解释

肆:任意妄为,放肆。詈:骂。辱:侮辱。毫无畏惧地侮辱谩骂。

典故出处

宋·洪迈《夷坚丙志·奉阇梨》:“或得酬谢不满意,辄肆言詈辱。”

成语典故

宋朝时期,宜黄县疏山寺僧奉阇梨擅长操办水陆道场及颂咒偈,经常为人做道场。到老年患有喉疾,说话声音不清晰,因此进入道场前要喝几杯鸡汤润喉助气。有些人不清楚他的这个爱好,没有给他鸡汤或者招待不周,就会得到他的肆言詈辱。

成语造句

他不分场合地对别人肆言詈辱,这种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李四的人。李四家境贫寒,但他却有着一颗不甘平凡的心。 李四勤奋好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功名,进入了仕途。然而,官场的复杂和人心的叵测,让他逐渐迷失了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四变得越来越自负和傲慢。他仗着自己的官职,常常对下属和百姓肆意妄为,毫不顾忌他人的感受。 有一次,李四在处理一件政务时,与一位老者产生了分歧。那老者据理力争,试图让李四改变主意。但李四根本不听,反而对老者肆言詈辱,说了许多难听且侮辱性的话语。老者十分气愤,但又无可奈何。 这件事情渐渐传开,人们对李四的行为感到十分不满和愤怒。一些正直的官员开始对李四的行为进行指责和批评,然而李四却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 李四的所作所为终于引起了上级官员的注意。上级官员通过调查,了解到了李四的种种劣迹,决定对他进行惩处。在一次朝堂之上,上级官员当着众人的面,严厉地斥责了李四的行为,并列举了他对老者肆言詈辱等一系列不当之事。李四此时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为时已晚。 最终,李四被革去官职,贬为平民。他这才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己的傲慢和无礼带来的后果。从此,他改过自新,努力弥补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可过于自负和傲慢,不能随意对他人肆言詈辱。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保持谦逊和善良,否则终将自食恶果。正如《礼记》中所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和长远。

肆言詈辱-成语图片

肆言詈辱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