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言詈辱

成語拼音

sì yán lì rǔ

肆言詈辱成語解釋

肆:任意妄爲,放肆。詈:罵。辱:侮辱。毫無畏懼地侮辱謾罵。

典故出處

宋·洪邁《夷堅丙志·奉闍梨》:“或得酬謝不滿意,輒肆言詈辱。”

成語典故

宋朝時期,宜黃縣疏山寺僧奉闍梨擅長操辦水陸道場及頌咒偈,經常爲人做道場。到老年患有喉疾,說話聲音不清晰,因此進入道場前要喝幾杯雞湯潤喉助氣。有些人不清楚他的這個愛好,沒有給他雞湯或者招待不周,就會得到他的肆言詈辱。

成語造句

他不分場合地對別人肆言詈辱,這種行爲實在令人不齒。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李四的人。李四家境貧寒,但他卻有着一顆不甘平凡的心。 李四勤奮好學,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功名,進入了仕途。然而,官場的複雜和人心的叵測,讓他逐漸迷失了自己。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四變得越來越自負和傲慢。他仗着自己的官職,常常對下屬和百姓肆意妄爲,毫不顧忌他人的感受。 有一次,李四在處理一件政務時,與一位老者產生了分歧。那老者據理力爭,試圖讓李四改變主意。但李四根本不聽,反而對老者肆言詈辱,說了許多難聽且侮辱性的話語。老者十分氣憤,但又無可奈何。 這件事情漸漸傳開,人們對李四的行爲感到十分不滿和憤怒。一些正直的官員開始對李四的行爲進行指責和批評,然而李四卻不以爲意,依舊我行我素。 李四的所作所爲終於引起了上級官員的注意。上級官員通過調查,瞭解到了李四的種種劣跡,決定對他進行懲處。在一次朝堂之上,上級官員當着衆人的面,嚴厲地斥責了李四的行爲,並列舉了他對老者肆言詈辱等一系列不當之事。李四此時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爲時已晚。 最終,李四被革去官職,貶爲平民。他這才深刻地體會到了自己的傲慢和無禮帶來的後果。從此,他改過自新,努力彌補自己曾經犯下的過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不可過於自負和傲慢,不能隨意對他人肆言詈辱。我們應該尊重他人,保持謙遜和善良,否則終將自食惡果。正如《禮記》中所說:“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和長遠。

肆言詈辱-成語圖片

肆言詈辱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