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耳代目
成语拼音
- yǐ ěr dài mù
以耳代目成语解释
- 以用;代代替。拿眼睛当耳朵。指不亲自去调查了解,光听信别人说的。
典故出处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王具白请教之意。僧笑曰‘是谁多口,无目何以论文?’王请以耳代目。”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判断事物时,我们不能仅凭他人的描述,否则容易以耳代目,得出错误的结论。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国度里,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君主。他生性多疑,却又不愿意花费精力去亲自了解事实真相,常常依赖身边人的言辞来判断是非。
起初,李明刚刚登上王位,他心怀壮志,想要让国家繁荣昌盛。于是,他积极地与大臣们商议国策,时常亲自视察民情,国家在他的治理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逐渐变得慵懒起来。他开始不再愿意走出王宫,深入民间去了解百姓的真实生活。相反,他喜欢坐在王宫之中,听着身边的近臣们向他汇报各种情况。
有一次,国内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旱灾,导致许多农田颗粒无收,百姓们生活困苦。一位忠诚的大臣建议李明亲自前往灾区视察,以便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救灾措施。但李明却不以为然,他觉得只要听听身边人的描述就足以了解情况。
于是,那些心怀叵测的臣子们便抓住这个机会,故意夸大或者歪曲灾区的情况。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向李明谎报灾情,将问题说得轻松无比,让李明误以为灾情并不严重,无需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资源去救灾。
李明就这样以耳代目,根据这些虚假的汇报做出了错误的决策。他没有及时发放足够的救灾物资,也没有组织有效的救援行动。结果,灾区的情况越来越糟糕,百姓们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终于,这场灾难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和反抗。各地纷纷爆发起义,国家陷入了混乱和动荡之中。
直到此时,李明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为时已晚,国家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他的王位也岌岌可危。
回顾历史,古代的许多帝王也曾因为以耳代目而导致国家衰败。如隋炀帝杨广,他沉迷于身边佞臣的谄媚之言,对民间疾苦充耳不闻,最终导致隋朝的灭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重要的事情时,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他人的言语来了解情况,而应该亲自去观察、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判断是非,否则就可能像李明一样,因为以耳代目而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
以耳代目-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