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耳为目

成语拼音

yǐ ěr wéi mù

以耳为目成语解释

拿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比喻不亲自了解情况,只听信别人说的。

典故出处

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一百七十回 但是如今的那班督抚,也都是些以耳为目、不分黑白的人。”

成语典故

据我那小东人说得来十三妹姑娘怎的个孝义,怎的个英雄,我那老东人以耳为目,便轻信了这话。★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成语造句

有些人在判断事物时常常不进行实际考察,仅凭道听途说就下结论,简直是以耳为目,这样很容易出错。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李通的富商。他凭借着精明的头脑和果断的决策,在商界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李通虽富有,但在生意场上过度自信,常常仅凭他人的只言片语就做出重大的商业决策,而不亲自去实地考察和深入了解情况。 有一次,他听闻南方的某个城镇对某种稀有布料需求量极大,价格高昂。这个消息是从一位自称对此地颇为熟悉的商人那里得来的。李通没有进一步核实,便调动大量资金,采购了大批这种布料,准备运往南方销售,以期获取丰厚的利润。 然而,当他的货物抵达那个城镇时,才发现实际情况与他所听闻的大相径庭。这里对这种布料的需求确实存在,但数量远远低于他所预期,而且价格也并非如传言中那般高昂。结果,李通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积压了大量货物,资金周转陷入困境。 他的朋友劝他,做买卖不能“以耳为目”,不能仅仅依靠别人的说法就盲目行动,而应该自己去实地考察,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但李通并未从中吸取教训。 不久之后,又有消息传来,说北方的一座城市急需大量的瓷器。李通再次心动,没有亲自去了解市场,又贸然投入了大量资金。这一次,他遭遇了更加惨重的损失。因为那座城市已经有了新的瓷器供应商,而且价格更具优势。 经过这两次沉重的打击,李通的商业帝国开始摇摇欲坠,财富大幅缩水。他终于痛定思痛,明白了自己一直以来“以耳为目”的错误,决定从此改变行事作风,凡事都要亲自去调查、去验证,不再轻信他人的言语。 这个故事警示后人,在面对重要的决策和信息时,不能“以耳为目”,要亲自去探究真相,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正如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可靠的知识和经验,避免被虚假的信息所误导。

以耳为目-成语图片

以耳为目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