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刑止刑

成语拼音

yǐ xíng zhǐ xíng

以刑止刑成语解释

犹以刑去刑。

典故出处

《周书·武帝纪下》以刑止刑,世轻世重。罪不及嗣,皆有定科。”

成语典故

不立制度,则未之前闻,故曰以刑止刑,以杀止杀。★《唐律·名例一》

成语造句

在法治社会中,对于某些严重的犯罪行为必须予以严厉惩处,如此才能达到以刑止刑的效果,维护社会的安宁与公平。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某个国度,社会秩序一度陷入混乱。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屡屡发生,百姓生活在恐惧与不安之中。 当时的君主是一位心怀壮志、渴望国家长治久安的明君。他深知,若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采取严厉的措施来遏制犯罪的蔓延。于是,他召集了众多大臣,商讨应对之策。 大臣们纷纷各抒己见,有的主张以仁德感化罪犯,有的则认为应当加强教化,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想。然而,君主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采用一种强硬的手段——以刑止刑。 他下令制定了极为严苛的法律,对于犯罪者严惩不贷。盗窃者将被砍掉双手,抢劫者则会被处以极刑。一时间,整个国家都被笼罩在法律的威严之下。 起初,民众对这种严厉的刑罚感到恐惧和不满,认为君主太过残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逐渐显现出来。那些曾经妄图犯罪的人,在想到严厉的刑罚后果时,心生畏惧,纷纷打消了犯罪的念头。犯罪的数量急剧减少,社会秩序逐渐恢复稳定。 曾经有一个小偷,他在听闻新的法律后,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决定放弃行窃。因为他深知,一旦被抓,等待他的将是残酷的惩罚。还有一伙强盗,原本计划打劫一个富商家,但在行动前得知了法律的严苛,害怕遭受极刑,最终放弃了作恶的想法。 然而,君主深知,单纯依靠刑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以刑止刑取得初步成效后,他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强教育,让百姓明白是非善恶;发展经济,让民众能够安居乐业;完善社会制度,保障公平正义。 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个国家终于实现了长治久安。百姓们过上了平静幸福的生活,犯罪行为几乎销声匿迹。 后来的史书在记载这段历史时,对这位君主以刑止刑的策略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在特定的时期,采取严厉的手段来遏制犯罪,是为了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宁。但同时也强调,刑罚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要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还需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从根本上改善社会环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以刑止刑在特定情况下或许能够迅速整顿秩序,但要想建立一个长期稳定、和谐美好的社会,还需要道德、教育、经济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展。

以刑止刑-成语图片

以刑止刑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