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刑致刑

成语拼音

yǐ xíng zhì xíng

以刑致刑成语解释

对重罪施以轻刑,则罪犯无所畏惧,其结果将导致不断用刑。

典故出处

《商君书·靳令》罪重刑轻,刑至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又《去强》以刑致刑,国治。”《韩非子·饬令》罪重而刑轻,刑轻而则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必须公正合理,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过度严苛反而会以刑致刑,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某个朝代,社会动荡,治安混乱。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统治者采取了极为严厉的刑法。 起初,当一些小的犯罪行为出现时,官府便施以重刑,试图以此威慑众人,让他们不敢再犯。然而,事与愿违,这种过度严苛的刑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一个小镇上,有个年轻人只因在集市上与人发生了几句口角,冲动之下推搡了对方,导致对方摔倒受伤。这本不是什么大恶之事,但官府却将他处以极刑。这一判决引起了民众的恐慌和不满,但更多的是无奈。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严苛的刑罚愈发频繁地被实施。百姓们生活在恐惧之中,整日提心吊胆,生怕一不小心就触犯了法律。 然而,这种高压的刑罚环境并没有让犯罪行为减少,反而催生了更多的反抗和犯罪。一些原本善良的百姓,因为害怕被无端定罪,不得不选择逃离家园,甚至有一些人被逼无奈,走上了真正的犯罪道路。 有一位正直的官员,看到这种情况,痛心疾首,上书进谏统治者。他引经据典,列举了历史上那些因过度用刑而导致国家衰败的例子。他说道:“昔日秦之商鞅变法,刑法严峻,虽初有成效,但终因过度严苛,导致民怨沸腾,国家根基动摇。今吾朝以刑致刑,重蹈覆辙,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可统治者却刚愎自用,对这位官员的谏言置若罔闻。最终,社会的矛盾愈发尖锐,民不聊生,各地纷纷爆发起义。原本繁荣的国家,陷入了无尽的战乱之中。 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以刑致刑”的弊端。过度依赖严苛的刑罚,不仅不能有效地遏制犯罪,反而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引发更多的混乱和动荡。治理国家,应当德法并重,以教育引导为主,刑罚为辅,方能实现长治久安。

以刑致刑-成语图片

以刑致刑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