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刑止刑

成語拼音

yǐ xíng zhǐ xíng

以刑止刑成語解釋

猶以刑去刑。

典故出處

《周書·武帝紀下》以刑止刑,世輕世重。罪不及嗣,皆有定科。”

成語典故

不立制度,則未之前聞,故曰以刑止刑,以殺止殺。★《唐律·名例一》

成語造句

在法治社會中,對於某些嚴重的犯罪行爲必須予以嚴厲懲處,如此才能達到以刑止刑的效果,維護社會的安寧與公平。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國度,社會秩序一度陷入混亂。盜竊、搶劫等犯罪行爲屢屢發生,百姓生活在恐懼與不安之中。 當時的君主是一位心懷壯志、渴望國家長治久安的明君。他深知,若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採取嚴厲的措施來遏制犯罪的蔓延。於是,他召集了衆多大臣,商討應對之策。 大臣們紛紛各抒己見,有的主張以仁德感化罪犯,有的則認爲應當加強教化,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思想。然而,君主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採用一種強硬的手段——以刑止刑。 他下令制定了極爲嚴苛的法律,對於犯罪者嚴懲不貸。盜竊者將被砍掉雙手,搶劫者則會被處以極刑。一時間,整個國家都被籠罩在法律的威嚴之下。 起初,民衆對這種嚴厲的刑罰感到恐懼和不滿,認爲君主太過殘忍。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效果逐漸顯現出來。那些曾經妄圖犯罪的人,在想到嚴厲的刑罰後果時,心生畏懼,紛紛打消了犯罪的念頭。犯罪的數量急劇減少,社會秩序逐漸恢復穩定。 曾經有一個小偷,他在聽聞新的法律後,猶豫再三,最終還是決定放棄行竊。因爲他深知,一旦被抓,等待他的將是殘酷的懲罰。還有一夥強盜,原本計劃打劫一個富商家,但在行動前得知了法律的嚴苛,害怕遭受極刑,最終放棄了作惡的想法。 然而,君主深知,單純依靠刑罰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以刑止刑取得初步成效後,他開始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強教育,讓百姓明白是非善惡;發展經濟,讓民衆能夠安居樂業;完善社會制度,保障公平正義。 經過多年的努力,這個國家終於實現了長治久安。百姓們過上了平靜幸福的生活,犯罪行爲幾乎銷聲匿跡。 後來的史書在記載這段歷史時,對這位君主以刑止刑的策略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爲在特定的時期,採取嚴厲的手段來遏制犯罪,是爲了最終實現社會的和諧與安寧。但同時也強調,刑罰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要實現真正的長治久安,還需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從根本上改善社會環境。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以刑止刑在特定情況下或許能夠迅速整頓秩序,但要想建立一個長期穩定、和諧美好的社會,還需要道德、教育、經濟等多方面的共同發展。

以刑止刑-成語圖片

以刑止刑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