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浆仁粟

成语拼音

yì jiāng rén sù

义浆仁粟成语解释

旧指施舍贫民的食物。

典故出处

清·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易缠头之金,义浆仁粟不匮矣;辍秉烛之晷,读书治生有余矣。”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那灾荒之年,他广施援手,捐出大量粮食,这种善举犹如义浆仁粟,给无数灾民带来了生的希望。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名为安乐镇的地方。这里原本是一片富饶之地,百姓们安居乐业,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罕见的旱灾突然降临,田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原本充裕的粮仓渐渐见底,百姓们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镇中有一位富商,名叫赵善。他平日以经商积累了巨额财富,在这灾荒之年,众人都以为他会紧闭粮仓,趁机抬高粮价,大发灾难财。 但赵善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他不仅打开自家粮仓,以平价将粮食卖给百姓,还在镇中设立粥棚,每天为那些饥饿的人们提供免费的粥水。他的善举犹如黑暗中的明灯,给绝望中的人们带来了一丝希望。 不仅如此,赵善深知仅靠粮食还不足以帮助百姓度过漫长的灾年。他拿出自己的钱财,从外地购置了大量的粟米,分发给那些贫困的家庭,让他们能够播种,以待来年有所收获。 赵善的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解和质疑。有人说他是故作姿态,只为博取名声;也有人认为他这样做会让自己的财富受损,得不偿失。 面对这些质疑,赵善只是微微一笑,说道:“我生在这片土地,长在这片土地,如今乡亲们有难,我怎能坐视不管?财富不过是身外之物,能在这艰难时刻帮助大家共渡难关,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了赵善的帮助,安乐镇的百姓们在这场灾难中得以存活下来。而赵善的义举也传遍了周边的地区,人们对他无不称赞有加。 后来,当旱灾过去,百姓们重新迎来丰收之年。他们没有忘记赵善的恩情,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 赵善的“义浆仁粟”之举,成为了当地的美谈,被后世之人传颂不衰。正如古人所言:“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赵善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善良与仁义的力量,他的事迹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困难时刻伸出援手,传递温暖与希望。

义浆仁粟-成语图片

义浆仁粟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