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漿仁粟

成語拼音

yì jiāng rén sù

義漿仁粟成語解釋

舊指施捨貧民的食物。

典故出處

清·馮桂芬《上海果育堂記》易纏頭之金,義漿仁粟不匱矣;輟秉燭之晷,讀書治生有餘矣。”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那災荒之年,他廣施援手,捐出大量糧食,這種善舉猶如義漿仁粟,給無數災民帶來了生的希望。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爲安樂鎮的地方。這裏原本是一片富饒之地,百姓們安居樂業,過着平靜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一場罕見的旱災突然降臨,田地乾裂,莊稼顆粒無收。原本充裕的糧倉漸漸見底,百姓們面臨着飢餓的威脅。 鎮中有一位富商,名叫趙善。他平日以經商積累了鉅額財富,在這災荒之年,衆人都以爲他會緊閉糧倉,趁機擡高糧價,大發災難財。 但趙善卻做出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他不僅打開自家糧倉,以平價將糧食賣給百姓,還在鎮中設立粥棚,每天爲那些飢餓的人們提供免費的粥水。他的善舉猶如黑暗中的明燈,給絕望中的人們帶來了一絲希望。 不僅如此,趙善深知僅靠糧食還不足以幫助百姓度過漫長的災年。他拿出自己的錢財,從外地購置了大量的粟米,分發給那些貧困的家庭,讓他們能夠播種,以待來年有所收穫。 趙善的行爲引起了一些人的不解和質疑。有人說他是故作姿態,只爲博取名聲;也有人認爲他這樣做會讓自己的財富受損,得不償失。 面對這些質疑,趙善只是微微一笑,說道:“我生在這片土地,長在這片土地,如今鄉親們有難,我怎能坐視不管?財富不過是身外之物,能在這艱難時刻幫助大家共渡難關,纔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受到了趙善的幫助,安樂鎮的百姓們在這場災難中得以存活下來。而趙善的義舉也傳遍了周邊的地區,人們對他無不稱讚有加。 後來,當旱災過去,百姓們重新迎來豐收之年。他們沒有忘記趙善的恩情,紛紛以各種方式表達對他的感激之情。 趙善的“義漿仁粟”之舉,成爲了當地的美談,被後世之人傳頌不衰。正如古人所言:“善爲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餘。”趙善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善良與仁義的力量,他的事蹟也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困難時刻伸出援手,傳遞溫暖與希望。

義漿仁粟-成語圖片

義漿仁粟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