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死不二
成语拼音
- shì sǐ bù èr
誓死不二成语解释
- 誓死:立下志愿,至死不变。至死也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典故出处
- 鲁迅《华盖集·夏三虫》:“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
成语典故
- 春秋时期,晋国典狱官李离为人正直,秉公办案,执法量刑均以律法为准绳,对高官与百姓一视同仁,做到有法必依,有罪必罚。他发现一起错判死刑的冤案,认为自己有责任,让下属绑了自己去见晋文公。文公要放他,他则认为应该对律法誓死不二。
成语造句
- 他对自己的信仰忠贞不渝,有着誓死不二的决心和意志,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绝不退缩。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名叫卫国。卫国的一位大臣名叫石厚,他为人谄媚,一心只想往上爬。
石厚的父亲石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他对石厚的行为深感忧虑和不满。当时卫国的国君卫庄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州吁篡位夺权,成为了新的国君。州吁是一个残暴不仁的人,他的行为引起了民众的极大不满。
石厚为了讨好州吁,竟然助纣为虐,帮助州吁做了许多坏事。石碏多次劝说石厚,让他不要与州吁同流合污,要坚守正道,可是石厚根本不听。
卫国因为州吁的暴政而陷入了混乱和危机之中。石碏看到国家陷入如此困境,心中十分悲痛。他知道,要拯救卫国,就必须除掉州吁和石厚这两个祸害。
于是,石碏想出了一个计谋。他假意与石厚商量,说可以帮助州吁巩固政权。石厚信以为真,便按照石碏的建议,带着州吁去陈国访问,寻求支持。然而,石碏早已暗中与陈国的国君联系好,让陈国将州吁和石厚扣留。
当州吁和石厚到达陈国后,果然被陈国扣留了。石碏得知消息后,立刻派人前往陈国,要求陈国将州吁和石厚处死。陈国的国君同意了石碏的请求,最终将州吁和石厚处决。
石碏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他的行为体现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忠诚,那就是对国家和正义的誓死不二。他的故事被人们传颂至今,成为了一个经典的范例,提醒着后人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不为私利所动摇,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福祉,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历史的长河中,像石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在面对困境和抉择时,始终保持着对正义和忠诚的执着,哪怕面临生死考验,也绝不退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誓死不二”的深刻内涵,成为了我们学习和敬仰的榜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秉持这样的精神,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诱惑,都要坚定地守护自己心中的那份信念和责任,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誓死不二-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