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顺民

成语拼音

yìng tiān shùn mín

应天顺民成语解释

应适应,适合。顺应天命,合乎民心。

典故出处

《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在而应乎人。”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古代,一位明智的君主往往会推行一系列政策,力求做到应天顺民,从而使得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成语故事

在古代,王朝的兴衰更替往往与统治者是否能够应天顺民息息相关。 在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穷奢极欲,大兴土木,频繁发动战争,百姓苦不堪言。繁重的赋税和劳役让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此时,李渊在太原起兵。他深知,若要成就大业,必须顺应民心,得到百姓的支持。李渊的军队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他们打击豪强,开仓赈济灾民,深受百姓的拥护。 而反观隋朝的统治阶层,依旧沉迷于奢华与权力的争斗之中,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 李渊之子李世民更是具有远见卓识。他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在战争中,他善于倾听民众的声音,尊重百姓的意愿。对于归附的地区,他采取宽容的政策,安抚百姓,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终于,经过一系列的征战,李渊父子推翻了隋朝的统治,建立了唐朝。在建国之初,他们继续秉持应天顺民的理念,轻徭薄赋,推行均田制,鼓励农业生产。同时,广纳贤才,虚心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制定出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政策。 正是因为李渊父子能够应天顺民,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关注百姓的需求,唐朝才得以在短时间内稳定局势,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开创了闻名于世的“贞观之治”,为后世所称颂。 由此可见,应天顺民乃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准则。任何统治者若违背民心,必将走向灭亡;而只有顺应民意,方能长治久安,成就一番伟业。

应天顺民-成语图片

应天顺民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