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垂竹帛

成语拼音

yǒng chuí zhú bó

永垂竹帛成语解释

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因借指典籍。指人的姓名、事迹、功名记载于史书上,永远传于后世。

典故出处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历史的长河中,无数英烈的功绩被铭记,他们的英名永垂竹帛,激励着后人不断奋进。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勇之士和贤能之才,他们以其非凡的功绩和高尚的品德,留下了璀璨的篇章。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天下大乱。有一个名叫李牧的将领,他出生于赵国的一个普通家庭,但自幼心怀壮志,熟读兵法,渴望有朝一日能为国家效力,保家卫国。 李牧长大后,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很快在赵军中崭露头角。当时,北方的匈奴时常侵扰赵国边境,百姓苦不堪言。赵王任命李牧为边将,负责抵御匈奴。李牧到任后,并没有急于与匈奴交战,而是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策略。 他下令让士兵们每天按时操练,加强防御工事,但不准主动出击。匈奴每次前来骚扰,李牧都命令士兵们坚守营地,故意示弱。匈奴见状,以为李牧胆怯,愈发轻视赵军。 然而,李牧却在暗中积极筹备。经过几年的准备,赵军兵强马壮,士气高昂。时机成熟之时,李牧精心设下埋伏。当匈奴再次大举入侵时,李牧率领赵军奋勇出击,一举大破匈奴。这一战,使得匈奴元气大伤,多年不敢再犯赵国边境。 李牧的功绩不仅在于击退匈奴,还在于他为赵国培养了一支精锐之师,为国家的稳定和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智慧和勇敢,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尊重。 后来,秦国崛起,对赵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李牧再次临危受命,率领赵军抵御秦军。在战场上,他指挥若定,多次以少胜多,挫败了秦军的进攻。 然而,赵国的政治局势日益混乱,一些奸臣嫉妒李牧的功绩,在赵王面前进谗言,诬陷李牧谋反。赵王昏庸,竟听信了谗言,下令处死了李牧。 李牧含冤而死,赵国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将领,不久便被秦国所灭。但李牧的英名和功绩却永载史册,他的故事被人们传颂不衰。他为国家和百姓所做的一切,将永垂竹帛,成为后人敬仰和学习的典范。 正如古人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李牧以其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才能,诠释了忠诚与担当,他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后世所传颂。

永垂竹帛-成语图片

永垂竹帛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