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垂竹帛

成語拼音

yǒng chuí zhú bó

永垂竹帛成語解釋

竹帛竹簡和絹,古時用來寫字,因借指典籍。指人的姓名、事蹟、功名記載於史書上,永遠傳於後世。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歷史的長河中,無數英烈的功績被銘記,他們的英名永垂竹帛,激勵着後人不斷奮進。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英勇之士和賢能之才,他們以其非凡的功績和高尚的品德,留下了璀璨的篇章。 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天下大亂。有一個名叫李牧的將領,他出生於趙國的一個普通家庭,但自幼心懷壯志,熟讀兵法,渴望有朝一日能爲國家效力,保家衛國。 李牧長大後,憑藉着卓越的軍事才能,很快在趙軍中嶄露頭角。當時,北方的匈奴時常侵擾趙國邊境,百姓苦不堪言。趙王任命李牧爲邊將,負責抵禦匈奴。李牧到任後,並沒有急於與匈奴交戰,而是採取了一系列巧妙的策略。 他下令讓士兵們每天按時操練,加強防禦工事,但不準主動出擊。匈奴每次前來騷擾,李牧都命令士兵們堅守營地,故意示弱。匈奴見狀,以爲李牧膽怯,愈發輕視趙軍。 然而,李牧卻在暗中積極籌備。經過幾年的準備,趙軍兵強馬壯,士氣高昂。時機成熟之時,李牧精心設下埋伏。當匈奴再次大舉入侵時,李牧率領趙軍奮勇出擊,一舉大破匈奴。這一戰,使得匈奴元氣大傷,多年不敢再犯趙國邊境。 李牧的功績不僅在於擊退匈奴,還在於他爲趙國培養了一支精銳之師,爲國家的穩定和安寧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智慧和勇敢,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和尊重。 後來,秦國崛起,對趙國構成了巨大的威脅。李牧再次臨危受命,率領趙軍抵禦秦軍。在戰場上,他指揮若定,多次以少勝多,挫敗了秦軍的進攻。 然而,趙國的政治局勢日益混亂,一些奸臣嫉妒李牧的功績,在趙王面前進讒言,誣陷李牧謀反。趙王昏庸,竟聽信了讒言,下令處死了李牧。 李牧含冤而死,趙國失去了一位傑出的將領,不久便被秦國所滅。但李牧的英名和功績卻永載史冊,他的故事被人們傳頌不衰。他爲國家和百姓所做的一切,將永垂竹帛,成爲後人敬仰和學習的典範。 正如古人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李牧以其無畏的精神和卓越的才能,詮釋了忠誠與擔當,他的事蹟將永遠銘刻在歷史的長河中,爲後世所傳頌。

永垂竹帛-成語圖片

永垂竹帛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