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书生
成语拼音
- bái miàn shū shēng
白面书生成语解释
-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典故出处
- 《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成语典故
- 南北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沈庆之。 沈庆之从小就非常会打仗,常常打胜仗回来,后来他被封为“建武将军”,专门负责防守边疆。有一天,皇帝想要向北边扩展领土,沈庆之知道了,就极力阻止皇帝:“大王,这件事万万不可,您还记得以前几位将军向北边扩展领土失败的事吧!大王……”沈庆之不停地劝皇帝,皇帝觉得很烦,就对沈庆之说:“我不想听了,我叫别人来跟你说!” 皇帝就找了左右两个文官来和沈庆之争辩,沈庆之无奈地对皇帝说:“大王,治理国家就像治理家一样,要讨论耕田的事就要找每天去耕田的工人,要问织布的事就要找织布的婢女。现在大王要去攻打其他的国家,却去找两个从来没打过仗的〝白面书生〞来商量,这场仗怎么会成功呢?” 皇帝不耐烦地说:“你不要再说了,我决定的事是不会再改变了!”皇帝没有采纳沈庆之的意见,最后当然打了个大败仗回来! 后来,大家就用沈庆之说的“白面书生”用来形容年轻没有经验的读书人,只知道书本上的知识,不晓得实际应付事情的方法。
成语造句
- 他看起来弱不禁风,一副白面书生的模样,很难想象他竟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坚持下来。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边境时常受到外敌的侵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朝廷中有一位年轻的官员,名叫张华。他自幼饱读诗书,才华出众,生得一副白净的面容,看起来文质彬彬,大家都戏称他为“白面书生”。张华虽然看似柔弱,但内心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
一天,外敌再次来袭,军情紧急。朝堂之上,大臣们争论不休,有人主张求和,有人主张迎战。张华站了出来,他慷慨激昂地说道:“吾等身为臣子,当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岂能轻易言和,向敌人示弱?”他引经据典,列举了历史上许多以弱胜强的战役,鼓励大家要有勇气和信心对抗外敌。
然而,一些大臣却对他的话不屑一顾,认为他只是个只会读书的白面书生,不懂得战争的残酷。但张华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主动请求前往边境,亲自视察军情。皇帝被他的勇气和决心所打动,同意了他的请求。
张华来到边境后,深入了解士兵们的情况,与将领们共同商讨作战计划。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学识,提出了许多巧妙的战略。他还亲自鼓舞士气,让士兵们相信,他们有能力战胜敌人。
在战斗中,张华身先士卒,毫不畏惧。他带领着士兵们奋勇杀敌,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尽管他看起来仍是那个白面书生,但他的勇气和坚韧却让所有人都为之敬佩。
经过一场艰苦的战斗,他们终于击退了外敌,取得了胜利。张华也因此声名远扬,大家再也不会因为他的外表而轻视他。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白面书生也可以成为国家的英雄,为了国家和人民,勇敢地挺身而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以貌取人,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不能仅仅从外表来判断。就像张华这个白面书生一样,他虽然看起来文弱,但却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在关键时刻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的贡献。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注重内在的品质和能力,而不是仅仅关注外表。
白面书生-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