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璧归赵
成语拼音
- yuán bì guī zhào
原璧归赵成语解释
- 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指原物归还,并无损失。
典故出处
- 清·王浚卿《冷眼观》第十八回[你]敢是有甚么方法,能把那位客人失去的四百番花边,原璧归赵么?”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为人正直,承诺过的事情一定会做到,就像当初面对那件珍贵的物品,最终原璧归赵,毫无贪恋。
成语故事
- 在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局势错综复杂。
赵国的国君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稀世宝玉“和氏璧”。这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秦国国君秦昭襄王的耳中。秦昭襄王对和氏璧垂涎三尺,便派遣使者前往赵国,提出愿以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
赵国君臣为此事陷入了两难的困境。若答应秦国的要求,担心秦国出尔反尔,得不到城池;若拒绝,又害怕秦国以此为借口兴兵攻打赵国。在这左右为难之际,宦官缪贤向赵惠文王举荐了他的门客蔺相如。
蔺相如奉命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到了秦国,秦昭襄王在王宫隆重地接见了蔺相如。蔺相如双手奉上和氏璧,秦昭襄王接过和氏璧后,满心欢喜,把和氏璧递给左右的美人和大臣们观赏,却只字不提十五座城池之事。
蔺相如见此情景,心中已然明白秦王并无交换城池的诚意。他上前说道:“这和氏璧虽美,却有一处瑕疵,让我指给大王您看。”秦昭襄王信以为真,把和氏璧交还给蔺相如。
蔺相如手持和氏璧,后退几步,靠在一根大柱子旁,怒发冲冠,大声说道:“大王您想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仗着自己强大,想用空话骗取和氏璧,恐怕得不到城池。’商议的结果是不想把和氏璧给秦国。但我认为普通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如今大王您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拿到和氏璧后,又传给姬妾和左右侍从观赏,这是戏弄我。我看大王您没有诚意用十五座城来交换和氏璧,所以我把和氏璧收了回来。如果大王您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和氏璧一起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做出要撞柱的样子。
秦昭襄王害怕蔺相如真的撞碎和氏璧,连忙向蔺相如道歉,并召来主管的官员查看地图,指明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蔺相如心里清楚,秦王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绝不会真的把城池给赵国。于是他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您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心想,如今和氏璧在蔺相如手中,强夺也不是办法,不如先答应他,再伺机行事。于是秦王只好答应了蔺相如的要求。
蔺相如回到驿馆,知道秦王虽答应斋戒,但绝不会真的把城池给赵国。他便让随从乔装打扮,怀揣和氏璧,从小路悄悄地回赵国去了。
五天后,秦王在朝堂上举行了隆重的九宾大典,准备接收和氏璧。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进朝堂,向秦王说道:“秦国自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位君主,没有一位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您的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和氏璧已经从小路回赵国去了。况且秦强赵弱,大王您派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刻就会把和氏璧送来。凭着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难道还敢留下和氏璧而得罪大王您吗?我知道欺骗大王是死罪,愿意下汤锅受烹煮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考虑此事。”
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声音。左右的侍从想把蔺相如拉下去治罪,秦王却说道:“如今杀了蔺相如,终究还是得不到和氏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好好款待他,让他回赵国去。”
最终,蔺相如凭借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完璧归赵,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而他也因此名垂青史,成为了后人敬仰的英雄。
原璧归赵-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