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璧歸趙

成語拼音

yuán bì guī zhào

原璧歸趙成語解釋

用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典故。指原物歸還,並無損失。

典故出處

清·王浚卿《冷眼觀》第十八回[你]敢是有甚麼方法,能把那位客人失去的四百番花邊,原璧歸趙麼?”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爲人正直,承諾過的事情一定會做到,就像當初面對那件珍貴的物品,最終原璧歸趙,毫無貪戀。

成語故事

在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錯綜複雜。 趙國的國君趙惠文王得到了一塊稀世寶玉“和氏璧”。這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到了秦國國君秦昭襄王的耳中。秦昭襄王對和氏璧垂涎三尺,便派遣使者前往趙國,提出願以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 趙國君臣爲此事陷入了兩難的困境。若答應秦國的要求,擔心秦國出爾反爾,得不到城池;若拒絕,又害怕秦國以此爲藉口興兵攻打趙國。在這左右爲難之際,宦官繆賢向趙惠文王舉薦了他的門客藺相如。 藺相如奉命帶着和氏璧前往秦國。到了秦國,秦昭襄王在王宮隆重地接見了藺相如。藺相如雙手奉上和氏璧,秦昭襄王接過和氏璧後,滿心歡喜,把和氏璧遞給左右的美人和大臣們觀賞,卻隻字不提十五座城池之事。 藺相如見此情景,心中已然明白秦王並無交換城池的誠意。他上前說道:“這和氏璧雖美,卻有一處瑕疵,讓我指給大王您看。”秦昭襄王信以爲真,把和氏璧交還給藺相如。 藺相如手持和氏璧,後退幾步,靠在一根大柱子旁,怒髮衝冠,大聲說道:“大王您想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大臣商議,大家都說:‘秦國貪得無厭,仗着自己強大,想用空話騙取和氏璧,恐怕得不到城池。’商議的結果是不想把和氏璧給秦國。但我認爲普通百姓之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騙,何況是大國之間呢!而且因爲一塊璧的緣故惹得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也是不應該的。於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過叩拜禮,親自拜送了國書。如今大王您在一般的宮殿裏接見我,禮節十分傲慢;拿到和氏璧後,又傳給姬妾和左右侍從觀賞,這是戲弄我。我看大王您沒有誠意用十五座城來交換和氏璧,所以我把和氏璧收了回來。如果大王您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今天就同和氏璧一起撞碎在這根柱子上!”說着,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視着柱子,做出要撞柱的樣子。 秦昭襄王害怕藺相如真的撞碎和氏璧,連忙向藺相如道歉,並召來主管的官員查看地圖,指明從這裏到那裏的十五座城劃歸趙國。藺相如心裏清楚,秦王只不過是做做樣子,絕不會真的把城池給趙國。於是他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物,趙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獻出來。趙王送璧的時候,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您也應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排九賓大典,我纔敢獻上和氏璧。”秦王心想,如今和氏璧在藺相如手中,強奪也不是辦法,不如先答應他,再伺機行事。於是秦王只好答應了藺相如的要求。 藺相如回到驛館,知道秦王雖答應齋戒,但絕不會真的把城池給趙國。他便讓隨從喬裝打扮,懷揣和氏璧,從小路悄悄地回趙國去了。 五天後,秦王在朝堂上舉行了隆重的九賓大典,準備接收和氏璧。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進朝堂,向秦王說道:“秦國自穆公以來的二十多位君主,沒有一位是堅守信約的。我實在怕受大王您的欺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派人帶着和氏璧已經從小路回趙國去了。況且秦強趙弱,大王您派一位使臣到趙國,趙國立刻就會把和氏璧送來。憑着秦國的強大,先割十五座城給趙國難道還敢留下和氏璧而得罪大王您嗎?我知道欺騙大王是死罪,願意下湯鍋受烹煮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大臣們仔細考慮此事。” 秦王和大臣們面面相覷,發出無可奈何的聲音。左右的侍從想把藺相如拉下去治罪,秦王卻說道:“如今殺了藺相如,終究還是得不到和氏璧,反而破壞了秦趙兩國的交情。不如好好款待他,讓他回趙國去。” 最終,藺相如憑藉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完璧歸趙,維護了趙國的尊嚴。而他也因此名垂青史,成爲了後人敬仰的英雄。

原璧歸趙-成語圖片

原璧歸趙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