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形败露

成语拼音

yuán xíng bài lù

原形败露成语解释

本来面目暴露出来。

典故出处

唐浩明《曾国藩》第一部第九章四高疤脸先想以一个老实胆小的小商贩的面目混过厘卡,现在见原形败露,知道哀求无用,只有狠心出一笔大钱来买通。”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一直试图掩盖自己的错误,然而最终还是在一系列证据面前原形败露。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某个王朝,有一位名叫李通的官员。他出身贫寒,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聪慧,在科举考试中崭露头角,得以入朝为官。 初入官场时,李通兢兢业业,一心为百姓谋福祉,解决了许多民生难题,深受百姓爱戴,也得到了上司的赏识。然而,随着权力的逐渐增大,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李通开始结交权贵,与一些贪污腐败的官员沆瀣一气。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李通更是深谙此道,表面上依旧装出一副清正廉洁、为民做主的样子,背地里却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有一次,朝廷下令修建一条重要的水利工程,以灌溉农田,造福百姓。负责这项工程的正是李通。他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利益,于是在工程用料上偷工减料,虚报账目,将大量的银子装进了自己的腰包。由于工程质量低劣,在竣工不久后的一场暴雨中,河堤崩塌,洪水泛滥,淹没了大片农田,百姓流离失所。 此事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重视,皇帝派遣了一位清正廉明的大臣前来调查。李通得知消息后,试图贿赂这位大臣,但大臣不为所动,决心彻查此事。 在调查过程中,大臣发现了李通贪污受贿的种种证据。面对确凿的证据,李通再也无法狡辩,他的罪行原形败露。最终,李通被绳之以法,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个故事警示着后人,无论一个人伪装得多么巧妙,只要其行为不正,终有原形败露的一天。正如《论语》中所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只有心怀正义,行为端正,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审视。

原形败露-成语图片

原形败露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