憎爱分明
成语拼音
- zēng ài fēn míng
憎爱分明成语解释
- 憎恨∞什么,爱什么,界限清楚,态度鲜明。
典故出处
- 周恩来《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对待朋友和敌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憎爱分明。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憎爱分明的真谛。他便是包拯,人称“包青天”。
包拯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家,但他自幼聪慧好学,心怀正义。成年后,包拯科举入仕,踏上了为官之路。
包拯所任职之处,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小县,他都兢兢业业,一心为民。当时,有一权贵仗着自己的势力,欺压百姓,强占民田,致使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包拯得知此事后,义愤填膺,决心要为百姓讨回公道。
然而,调查此事并非易事。那权贵不仅有庞大的家族势力作为后盾,还与朝中不少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人劝包拯莫要插手,以免惹祸上身。但包拯不为所动,他深知百姓之苦,更明白若不将这权贵绳之以法,正义将无从谈起。
包拯不惧权贵的威胁,亲自深入调查,收集证据。在这个过程中,他遭遇了种种阻挠和陷害,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终于,在铁证如山面前,那权贵不得不低头认罪。包拯依法严惩了此人,将被强占的田地归还百姓,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对包拯感恩戴德。
但包拯的憎爱分明并非只针对权贵,对于身边的下属和亲友,他同样严格要求。有一次,他的一位亲信在处理案件时,因受人贿赂而做出了不公正的判决。包拯发现后,痛心疾首,他不顾多年的情谊,依法对这位亲信进行了惩处。他说:“为官者,当以公正为心,若因私废公,何以为官?”
包拯的一生,都在践行着憎爱分明的原则。他爱百姓,爱正义,憎权贵,憎不公。他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百姓心中的英雄。
在历史的记载中,包拯的故事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黑暗的角落,让后人明白,憎爱分明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责任。只有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住内心的正义和善良。
如今,我们回顾包拯的故事,依然能从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在生活中明辨是非,爱憎分明,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憎爱分明-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