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句寻章

成语拼音

zhāi jù xún zhāng

摘句寻章成语解释

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典故出处

元·汤式《一枝花·赠人》套曲论文时芸窗下摘句寻章,论武时柳营内调丝弄竹。”

成语典故

老夫少年虽曾摘句寻章,推敲一道,从未谙之,这些壁间之作都是小女代为,不过初学涂鸦,有何好处。★清·烟霞散人《凤凰池》第四回

成语造句

他写文章总是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路,纯粹靠摘句寻章来拼凑内容,这样的作品自然缺乏深度和独特性。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明的书生。李明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便对诗词文章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天赋。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明一心想要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实现自己的抱负。他日夜苦读,钻研经史子集,期望能够在考场上一展才华。 然而,李明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走入了一个误区。他过于注重对前人诗词文章的摘抄和模仿,试图从其中寻找到能够让自己一举成名的妙句。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各种名篇佳作,将其中的精彩语句牢记于心,却忽略了对文章整体思想和内涵的理解与领悟。 在一次文人聚会中,众人以“春景”为题,各自作诗。李明胸有成竹,很快便吟诵出一首诗。诗中词句华丽,皆是他从以往读过的诗文中摘取拼凑而成。起初,众人听闻,皆惊叹于他诗句的优美。但细细品味之后,却发现整首诗空洞无物,只是词句的堆砌,毫无真情实感和独特的意境。 一位年长的学者站出来说道:“贤侄此举,乃是摘句寻章,虽有华丽之表,却无灵魂之实。真正的好文章,应是源于内心的感悟,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思考,方能打动人心。”李明听后,面红耳赤,深感惭愧。 回到家中,李明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追求的只是表面的华丽,而忘记了文章的本质在于表达真情实意。从此,他改变了学习的方法,不再一味地摘句寻章,而是注重观察生活,积累自己的感悟。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写出了真情实感、思想深刻的文章,并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李明的故事也警示着后人,学习和创作不可只追求表面的华丽,而应注重内涵和真情,避免陷入摘句寻章的误区,方能有所成就。

摘句寻章-成语图片

摘句寻章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