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瑕指瑜
成语拼音
- tì xiá zhǐ yú
摘瑕指瑜成语解释
- 指揭示优缺点。
典故出处
- 明·袁宏道《送徐太府见可入计序》士之执举子业者盈庭,公摘瑕指瑜,无不心折。”
成语典故
- 先帝一日与忞评论古今名臣宿将,摘瑕指瑜,纤悉无遗。★明·张同奎《上六部禀帖》
成语造句
- 在文学批评中,我们应当客观公正,既不盲目吹捧,也不刻意贬低,要有摘瑕指瑜的态度和能力。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和故事令人深思。今天,让我们走进一段发生在古代的故事。
在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度里,有两位大臣,分别是李大人和王大人。李大人为官清廉,一心为民,深受百姓的爱戴;而王大人则善于阿谀奉承,结党营私。
一次,朝廷要处理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李大人亲自前往实地考察,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旨在造福当地百姓。然而,王大人却在朝堂上对李大人的方案百般挑剔,试图借此机会打压李大人,为自己的心腹谋取这个项目。
王大人站出来说道:“李大人的方案看似完美,实则存在诸多漏洞。比如,在预算方面,恐怕会超出预期,给朝廷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明眼人都能看出,王大人这是故意找茬,摘瑕指瑜。
这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站了出来。他看着王大人,义正言辞地说道:“王大人,您这般刻意挑李大人方案的瑕疵,试图否定其功绩,难道您自己就能拿出更好的方案吗?李大人一心为公,实地考察,所提方案皆是基于实际情况。而您,不过是为了一己私利,摘瑕指瑜,实在是令人不齿!”
王大人顿时面红耳赤,无言以对。皇帝也看出了王大人的心思,对他加以斥责,并下令按照李大人的方案执行水利工程。
最终,水利工程顺利竣工,百姓们过上了风调雨顺的好日子。而李大人因其正直和为民之心,名垂青史;王大人则因他的自私和狭隘,被后人所诟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应当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去评价他人的功绩和努力,切不可像王大人那样为了个人私利而摘瑕指瑜,否则只会落得个遭人唾弃的下场。同时,也应当像李大人那样,秉持着一颗真心,为民众谋福祉,为国家做贡献。
摘瑕指瑜-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