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句尋章

成語拼音

zhāi jù xún zhāng

摘句尋章成語解釋

摘取、搜尋文章的片斷詞句。指讀書侷限於文字的推求。

典故出處

元·湯式《一枝花·贈人》套曲論文時芸窗下摘句尋章,論武時柳營內調絲弄竹。”

成語典故

老夫少年雖曾摘句尋章,推敲一道,從未諳之,這些壁間之作都是小女代爲,不過初學塗鴉,有何好處。★清·煙霞散人《鳳凰池》第四回

成語造句

他寫文章總是沒有自己的觀點和思路,純粹靠摘句尋章來拼湊內容,這樣的作品自然缺乏深度和獨特性。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明的書生。李明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自幼便對詩詞文章展現出濃厚的興趣和天賦。 隨着年齡的增長,李明一心想要通過科舉考試,踏上仕途,實現自己的抱負。他日夜苦讀,鑽研經史子集,期望能夠在考場上一展才華。 然而,李明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走入了一個誤區。他過於注重對前人詩詞文章的摘抄和模仿,試圖從其中尋找到能夠讓自己一舉成名的妙句。他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收集各種名篇佳作,將其中的精彩語句牢記於心,卻忽略了對文章整體思想和內涵的理解與領悟。 在一次文人聚會中,衆人以“春景”爲題,各自作詩。李明胸有成竹,很快便吟誦出一首詩。詩中詞句華麗,皆是他從以往讀過的詩文中摘取拼湊而成。起初,衆人聽聞,皆驚歎於他詩句的優美。但細細品味之後,卻發現整首詩空洞無物,只是詞句的堆砌,毫無真情實感和獨特的意境。 一位年長的學者站出來說道:“賢侄此舉,乃是摘句尋章,雖有華麗之表,卻無靈魂之實。真正的好文章,應是源於內心的感悟,結合自身的經歷與思考,方能打動人心。”李明聽後,面紅耳赤,深感慚愧。 回到家中,李明反思自己的行爲,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追求的只是表面的華麗,而忘記了文章的本質在於表達真情實意。從此,他改變了學習的方法,不再一味地摘句尋章,而是注重觀察生活,積累自己的感悟。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終於寫出了真情實感、思想深刻的文章,並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李明的故事也警示着後人,學習和創作不可只追求表面的華麗,而應注重內涵和真情,避免陷入摘句尋章的誤區,方能有所成就。

摘句尋章-成語圖片

摘句尋章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