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瑕指瑜

成語拼音

tì xiá zhǐ yú

摘瑕指瑜成語解釋

指揭示優缺點。

典故出處

明·袁宏道《送徐太府見可入計序》士之執舉子業者盈庭,公摘瑕指瑜,無不心折。”

成語典故

先帝一日與忞評論古今名臣宿將,摘瑕指瑜,纖悉無遺。★明·張同奎《上六部稟帖》

成語造句

在文學批評中,我們應當客觀公正,既不盲目吹捧,也不刻意貶低,要有摘瑕指瑜的態度和能力。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人物和故事令人深思。今天,讓我們走進一段發生在古代的故事。 在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度裏,有兩位大臣,分別是李大人和王大人。李大人爲官清廉,一心爲民,深受百姓的愛戴;而王大人則善於阿諛奉承,結黨營私。 一次,朝廷要處理一項重要的水利工程。李大人親自前往實地考察,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方案,旨在造福當地百姓。然而,王大人卻在朝堂上對李大人的方案百般挑剔,試圖藉此機會打壓李大人,爲自己的心腹謀取這個項目。 王大人站出來說道:“李大人的方案看似完美,實則存在諸多漏洞。比如,在預算方面,恐怕會超出預期,給朝廷帶來沉重的負擔。”然而,明眼人都能看出,王大人這是故意找茬,摘瑕指瑜。 這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站了出來。他看着王大人,義正言辭地說道:“王大人,您這般刻意挑李大人方案的瑕疵,試圖否定其功績,難道您自己就能拿出更好的方案嗎?李大人一心爲公,實地考察,所提方案皆是基於實際情況。而您,不過是爲了一己私利,摘瑕指瑜,實在是令人不齒!” 王大人頓時面紅耳赤,無言以對。皇帝也看出了王大人的心思,對他加以斥責,並下令按照李大人的方案執行水利工程。 最終,水利工程順利竣工,百姓們過上了風調雨順的好日子。而李大人因其正直和爲民之心,名垂青史;王大人則因他的自私和狹隘,被後人所詬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應當以公正客觀的態度去評價他人的功績和努力,切不可像王大人那樣爲了個人私利而摘瑕指瑜,否則只會落得個遭人唾棄的下場。同時,也應當像李大人那樣,秉持着一顆真心,爲民衆謀福祉,爲國家做貢獻。

摘瑕指瑜-成語圖片

摘瑕指瑜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