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兵释旅

成语拼音

zhèn bīng shì lǚ

振兵释旅成语解释

收缴兵器,解散军队。

典故出处

《史记·周本纪》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

成语典故

臣闻古之天子,方建大礼,必先振兵释旅,以告成功。★唐·陈子昂《谏曹仁师出军书》

成语造句

战争结束了,国家一片繁荣景象,此时正是振兵释旅、休养生息的好时机。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诸侯国名叫卫国。卫国的国君卫灵公在位期间,国家一度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威胁。 当时,卫国周边的几个诸侯国对卫国的领土虎视眈眈,时常挑起争端,边境地区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宁和百姓的福祉,卫灵公决定整军备战。 他召集了国内的能臣武将,大力扩充军队,训练士兵,准备与来犯之敌一决高下。在卫灵公的积极筹备下,卫国的军队逐渐强大起来,士气高昂。 终于,一场大战来临。卫国的军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术,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经过艰苦的战斗,卫国最终取得了胜利,成功地保卫了自己的领土和人民。 然而,战争结束后,卫灵公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长期的战争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百姓渴望的是和平与安宁的生活。于是,卫灵公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振兵释旅。 他下令对军队进行精简和调整,让那些在战争中历经艰辛的士兵们解甲归田,与家人团聚,重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同时,卫灵公还削减了军费开支,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发展国内的经济和改善民生。 在卫灵公的治理下,卫国逐渐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农田里的庄稼丰收,商业繁荣,百姓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卫国的实力也在和平的环境中不断增强,周边的诸侯国再也不敢轻易侵犯。 卫灵公振兵释旅的举措,不仅展现了他作为一国之君的智慧和远见,也为卫国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故事被后世传颂,成为了一个治理国家的典范。 正如《司马法·仁本》中所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仁见亲,义见说,智见恃,勇见身,信见信。内得爱焉,所以守也;外得威焉,所以战也。战道:不违时,不历民病,所以爱吾民也;不加丧,不因凶,所以爱夫其民也;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其民也。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下大恺,春蒐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卫灵公深知战争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最终通过振兵释旅,实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振兵释旅-成语图片

振兵释旅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