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天之功

成语拼音

tān tiān zhī gōng

贪天之功成语解释

贪:贪图。把天所成就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现指抹杀群众或领导的力量,把功劳归于自己。

典故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经过一番颠沛流离,终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为了报答有功之臣,他将跟随自己流亡的人列为一等功,给过帮助的为二等功,迎接归来的为三等功。赵衰、狐偃等因跟随流亡有功,无采地的封采地,有采地的加封。其他帮助的、迎归的一一有赏,连一般的小臣奴仆也赏钱币,皆大欢喜。  晋侯又贴出诏令:“如果有谁被遗漏了,请自己来报。”有个叫介子推的被遗漏了。  他的邻居看见诏令,便来找介子推。见他正在家里编草鞋,便说:“你以后不用再干这一行了,晋侯出了诏令找有功之人。你只要一露面,晋侯就想到你的好处,按功行赏。”介子推笑着没有回答。  他的母亲说:“你跟着晋侯流亡十九年,晋侯饥不择食时,你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他熬汤喝,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你为什么不去见一见呢?”  子推说:“孩儿没有什么要求晋侯的,为什么要去呢?”邻居说:“你去见一见,封个一官半职,也领一些布和米,省得天天打草鞋了。”  子推说:“晋献公有九个儿子,只有主公最贤能。晋国属于主公,这是天意,有些人却误以为是自己的功劳。”“偷盗别人财产的人,被人叫盗贼。到晋侯那儿居功求赏等于贪天之功为己有,更加可耻。我愿意终生编草鞋,不愿意去争这份功劳。”  邻居走后,他的母亲说:“你是廉洁的人,我是廉洁的人的母亲,我们为什么不去隐居呢?”  当晚,介子推背着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

成语造句

他将大家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据为己有,这种贪天之功的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在晋国,有一位将领名为介之推。 当时,晋国发生内乱,晋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在外。在流亡的过程中,重耳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介之推始终忠心耿耿地陪伴在他身边,不离不弃。 有一次,重耳一行人在一处荒野中,已经好几天没有食物可吃,饥饿难耐。介之推看到重耳如此痛苦,便悄悄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成汤给重耳喝,重耳这才得以恢复体力。 经过多年的流亡,重耳终于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并登上了国君的宝座,成为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开始论功行赏,那些曾经跟随他流亡的大臣们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和官职。然而,介之推却没有主动去邀功请赏,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主公的忠诚和道义,不应贪求赏赐。 介之推的母亲理解他的想法,对他说:“你为晋公立下如此功劳,却不要求回报,这样是否太委屈自己了?”介之推回答道:“晋献公有九个儿子,只有主公还在世。惠公、怀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都抛弃了他们。上天不绝晋国,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主公又是谁呢?这实在是上天的安排,而那些大臣们却把这当作自己的功劳,贪天之功,我实在不屑与他们为伍。” 于是,介之推带着母亲隐居到了绵山之中。晋文公后来想起介之推,派人四处寻找他,但一直没有找到。有人建议晋文公放火烧山,这样介之推就会出来了。晋文公无奈之下采纳了这个建议。然而,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之推也没有出来。最后,人们在一棵烧焦的柳树下发现了介之推和他母亲的尸体。 晋文公悲痛不已,为了纪念介之推,他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并规定每年的这一天为“寒食节”,全国禁止烟火,只吃冷食。 介之推这种不贪天之功的高尚品德,成为了后世人们敬仰和学习的榜样。他的故事也让人们明白,真正的忠诚和道义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出于内心的信念和责任。在历史的长河中,贪天之功者往往会被人唾弃,而那些秉持着正直和无私精神的人,才会永远被人们铭记和赞颂。

贪天之功-成语图片

贪天之功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