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经问难

成语拼音

zhí jīng wèn nán

执经问难成语解释

手捧经书,质疑问难◇多指弟子从师受业。

典故出处

《后汉书·儒林传序》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学术研讨会上,学生们积极发言,敢于向专家执经问难,展现出了追求真理的勇气和精神。

成语故事

在古代,学术的传承与发展往往依赖于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轻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他自幼聪慧,对知识充满了无尽的渴望。 李明所在的村庄,教育资源匮乏,人们大多忙于农事,对读书识字并不重视。然而,李明却与众不同,他常常利用农闲时间,四处寻找书籍,哪怕是残缺不全的旧书卷,他也如获至宝,仔细研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明意识到,仅靠自己独自摸索,很难在学问上有更深的造诣。于是,他决定离开家乡,前往京城,寻找名师指点。历经千辛万苦,李明终于来到了京城。京城的繁华让他眼花缭乱,但他并未被这些所迷惑,而是四处打听学界的名师。 终于,他听闻一位名叫王夫子的大儒,学富五车,桃李满天下。李明毫不犹豫地前往王夫子的府邸,希望能拜在他的门下。起初,王夫子见李明出身贫寒,对他并未太在意。但李明的诚恳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最终打动了王夫子,王夫子决定收下他。 成为王夫子的弟子后,李明深知机会来之不易,学习异常刻苦。他不仅认真聆听王夫子的讲学,还在课后反复思考,一旦遇到疑惑,便立即执经问难。哪怕是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他也绝不放过,一定要弄个明白。 有一次,王夫子讲解一部经典著作,其中有一个观点,其他弟子都认为理所当然,没有提出任何疑问。但李明却觉得其中存在一些逻辑上的矛盾,于是他在课后,手持经书,来到王夫子面前,恭敬地请教。王夫子开始还有些不耐烦,认为李明是在钻牛角尖。但随着李明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疑问和思考,王夫子不禁陷入了沉思。经过一番深入的探讨,王夫子发现李明的疑问并非无中生有,而是触及到了问题的关键。最终,王夫子不仅解答了李明的疑惑,还对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勇于质疑的精神大加赞赏。 在王夫子的悉心教导和李明自身的不懈努力下,李明的学问日益精进。他在众多弟子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了一代名家。而他执经问难的精神,也成为了后来学子们学习的楷模。 李明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我们要有执着的精神,遇到问题不轻易放过,勇于向权威请教,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取得真正的学问。

执经问难-成语图片

执经问难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