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經問難

成語拼音

zhí jīng wèn nán

執經問難成語解釋

手捧經書,質疑問難◇多指弟子從師受業。

典故出處

《後漢書·儒林傳序》饗射禮畢,帝正坐自講,諸儒執經問難於前,冠帶縉紳之人,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學術研討會上,學生們積極發言,敢於向專家執經問難,展現出了追求真理的勇氣和精神。

成語故事

在古代,學術的傳承與發展往往依賴於師徒之間的口傳心授。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人,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但他自幼聰慧,對知識充滿了無盡的渴望。 李明所在的村莊,教育資源匱乏,人們大多忙於農事,對讀書識字並不重視。然而,李明卻與衆不同,他常常利用農閒時間,四處尋找書籍,哪怕是殘缺不全的舊書卷,他也如獲至寶,仔細研讀。 隨着年齡的增長,李明意識到,僅靠自己獨自摸索,很難在學問上有更深的造詣。於是,他決定離開家鄉,前往京城,尋找名師指點。歷經千辛萬苦,李明終於來到了京城。京城的繁華讓他眼花繚亂,但他並未被這些所迷惑,而是四處打聽學界的名師。 終於,他聽聞一位名叫王夫子的大儒,學富五車,桃李滿天下。李明毫不猶豫地前往王夫子的府邸,希望能拜在他的門下。起初,王夫子見李明出身貧寒,對他並未太在意。但李明的誠懇和對學問的執着追求,最終打動了王夫子,王夫子決定收下他。 成爲王夫子的弟子後,李明深知機會來之不易,學習異常刻苦。他不僅認真聆聽王夫子的講學,還在課後反覆思考,一旦遇到疑惑,便立即執經問難。哪怕是一些看似簡單的問題,他也絕不放過,一定要弄個明白。 有一次,王夫子講解一部經典著作,其中有一個觀點,其他弟子都認爲理所當然,沒有提出任何疑問。但李明卻覺得其中存在一些邏輯上的矛盾,於是他在課後,手持經書,來到王夫子面前,恭敬地請教。王夫子開始還有些不耐煩,認爲李明是在鑽牛角尖。但隨着李明條理清晰地闡述自己的疑問和思考,王夫子不禁陷入了沉思。經過一番深入的探討,王夫子發現李明的疑問並非無中生有,而是觸及到了問題的關鍵。最終,王夫子不僅解答了李明的疑惑,還對他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勇於質疑的精神大加讚賞。 在王夫子的悉心教導和李明自身的不懈努力下,李明的學問日益精進。他在衆多弟子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爲了一代名家。而他執經問難的精神,也成爲了後來學子們學習的楷模。 李明的故事告訴我們,在追求知識的道路上,我們要有執着的精神,遇到問題不輕易放過,勇於向權威請教,這樣才能不斷進步,取得真正的學問。

執經問難-成語圖片

執經問難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