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砚磨穿

成语拼音

tiě yàn mó chuān

铁砚磨穿成语解释

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典故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成语典故

五代时期,桑维翰一心想考取进士,第一次因主考官迷信,桑与丧同音而没录取,第二次他写《日出扶桑赋》大赞扶桑,结果还没录取。朋友劝他想别的法子做官,他定制一块铁砚,说只有磨穿它后才会想别的办法去做官。最终还是考取了进士。

成语造句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日夜苦读,简直达到了铁砚磨穿的程度。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宋濂的年轻人。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却对知识有着无比的渴望。 宋濂从小就立志要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家里根本没有钱供他读书。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想尽办法去寻找学习的机会。他常常跑到附近的私塾外面,偷偷地听先生讲课,然后默默地记在心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濂意识到这样下去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决定去拜访一位有名的学者,希望能得到他的指点和教导。这位学者被宋濂的真诚和求知欲所打动,答应收留他,但条件是他必须非常努力地学习。 宋濂深知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他开始不分昼夜地读书学习。没有纸和笔,他就用树枝在地上写字;没有书,他就四处去借,然后一字一句地抄下来。他的生活极其艰苦,但他却毫不在意,心中只有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为了能够早日学有所成,宋濂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的那方砚台,因为长期的使用,被磨得越来越薄,仿佛随时都可能被磨穿。但宋濂依然坚持不懈,每天都在那方砚台前刻苦攻读。 经过多年的努力,宋濂终于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的才华和学识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和赞赏,也为他赢得了许多荣誉和机会。 宋濂的故事就如同“铁砚磨穿”这个成语所表达的那样,他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证明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就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许多像宋濂这样的人,他们为了追求知识和真理,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就如同古代的匡衡,他家境贫寒,却凿壁借光,努力读书;还有车胤囊萤夜读,孙康映雪读书,他们都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知识的执着,最终成就了自己。这些故事都激励着后人,让我们明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有铁砚磨穿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辉煌的成就。我们应该以这些先辈为榜样,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努力奋斗,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加美好的前景。

铁砚磨穿-成语图片

铁砚磨穿

其他成语故事